|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导言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页 |
|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0-15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 ·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 ·反腐倡廉研究 | 第15-16页 |
| ·公民参与研究 | 第16-19页 |
| 2 转型期我国反腐倡廉的形势分析 | 第19-27页 |
| ·转型期腐败滋生的条件 | 第19-22页 |
| ·腐败滋生的客观条件 | 第19-21页 |
| ·腐败滋生的主观条件 | 第21-22页 |
| ·转型期我国出现的腐败现象及其影响 | 第22-27页 |
| ·转型期出现的腐败现象 | 第22-24页 |
| ·转型期腐败的消极影响 | 第24-27页 |
| 3 转型期我国廉政建设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及现实性分析 | 第27-40页 |
| ·廉政建设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 第27-32页 |
| ·公民参与廉政建设的意义 | 第27-29页 |
| ·我国廉政建设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 第29-32页 |
| ·公民参与是我国廉政建设的改革方向 | 第32页 |
| ·廉政建设中公民参与的现实性分析 | 第32-40页 |
| ·公民参与廉政建设的有利因素 | 第32-35页 |
| ·公民参与廉政建设的不利因素 | 第35-36页 |
| ·公民参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 第36-40页 |
| 4 转型期我国廉政建设中公民参与机制构建 | 第40-55页 |
| ·构建目标 | 第40页 |
| ·构建原则 | 第40-41页 |
| ·机制构成 | 第41-49页 |
| ·廉政文化体系 | 第42-44页 |
| ·廉政政民互动体系 | 第44-49页 |
| ·廉政公民参与机制的合理化建议 | 第49-51页 |
| ·机制运行的可行性条件 | 第49-50页 |
| ·机制运行的合理化建议 | 第50-51页 |
| ·附例:香港廉政建设的启示 | 第51-55页 |
| ·香港廉政建设概况 | 第51-53页 |
| ·香港廉政建设的启示 | 第53-55页 |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