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1 大黄简介 | 第11页 |
| ·形态特征 | 第11页 |
| 2 大黄有效成分研究 | 第11-12页 |
| 3 大黄的生理功能 | 第12-15页 |
| ·对胃肠消化系统的作用 | 第12-13页 |
| ·泻下作用 | 第12-13页 |
| ·保肝利胆作用 | 第13页 |
| ·促进胰液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作用 | 第13页 |
|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13-14页 |
| ·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 | 第14页 |
| ·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 第14-15页 |
| ·降血压的作用 | 第14-15页 |
| ·降血脂作用 | 第15页 |
| ·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 第15页 |
| 4 蒽醌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第15-17页 |
| ·比色法 | 第15-16页 |
| ·薄层扫描法 | 第1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6页 |
|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法 | 第16-17页 |
| 5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17-19页 |
| ·溶剂法 | 第17页 |
| ·碱提酸沉法 | 第17页 |
| ·大孔树脂法 | 第17-18页 |
| ·柱层析法 | 第18页 |
| ·超临界CO_2萃取法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19-20页 |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 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大黄中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 第20-2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显色剂的配制 | 第20页 |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20页 |
| ·标准曲线制备及线性范围考察 | 第20页 |
| ·提取率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 ·不同溶剂与大黄素提取率的关系 | 第21页 |
| ·料液比与大黄素提取率的关系 | 第21页 |
| ·提取温度与大黄素提取率的关系 | 第21页 |
| ·乙醇浓度与大黄素提取率的关系 | 第21页 |
| ·提取时间与大黄素提取率的关系 | 第2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1-22页 |
| ·大黄素标准品溶液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 | 第22页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2-23页 |
|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23-27页 |
|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3页 |
| ·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4页 |
|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正交设计优化实验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大黄素的纯化与精制 | 第27-33页 |
| 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 第27-28页 |
| ·CMC-Na溶液的配置 | 第27页 |
| ·CMC-Na溶液与硅胶混合 | 第27页 |
| ·制板 | 第27页 |
| ·晾干 | 第27-28页 |
| ·活化 | 第28页 |
| ·展开液的配制 | 第28页 |
| ·显色剂的配制 | 第28页 |
| 4 分离纯化技术流程图 | 第28-29页 |
| 5 柱层析精制 | 第29页 |
| ·装柱 | 第29页 |
| ·洗脱液的选择 | 第29页 |
| ·重结晶溶剂的筛选 | 第29页 |
| ·HPLC纯度检验 | 第29页 |
| 6 实验结果 | 第29-33页 |
| ·不同比例洗脱液效果 | 第29-30页 |
| ·TLC薄层检验 | 第30页 |
| ·大黄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结晶效果 | 第30-31页 |
| ·大黄素结晶照片 | 第31页 |
| ·HPLC纯度检验 | 第31-32页 |
| ·大黄素结晶红外光谱图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大黄提取物减肥降脂功能研究 | 第33-40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 ·脂肪乳剂的制备 | 第33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 ·肥胖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 ·动物分组与药物剂量设计 | 第34页 |
|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34-36页 |
| ·体重的测定 | 第34页 |
| ·Lee′s指数的测定 | 第34页 |
| ·内脏脂肪组织重量的测定 | 第34页 |
| ·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 第34-35页 |
| ·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 | 第35页 |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 第35-36页 |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 第36页 |
|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 ·大黄提取物对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大黄提取物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大黄提取物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G)的影响 | 第38页 |
| ·大黄提取物对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大黄提取物对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 | 第39页 |
| 4 讨论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胆固醇体内代谢试验 | 第40-43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 ·脂肪乳剂的制备 | 第40页 |
| ·胆固醇标准常备液 | 第40页 |
| ·铁矾显色剂 | 第40页 |
| ·50%氢氧化钾溶液 | 第40-41页 |
| ·5%氯化钠溶液 | 第41页 |
| ·胆固醇标准线制备及线性范围考察 | 第41页 |
| 2 样品测定方法 | 第41页 |
| 3 结果计算 | 第41页 |
| 4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5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 ·胆固醇标准曲线 | 第42页 |
| ·大鼠粪便中胆固醇排泄量 | 第42页 |
| 6 讨论 | 第42-43页 |
| 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在读硕士期间所发表文章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