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逢春刊《三国志传》版本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当前《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的情况 | 第9-11页 |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 | 第11-15页 |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介绍 | 第15-23页 |
第二章 关于叶逢春本的体制 | 第23-39页 |
第一节 关于段目 | 第23-27页 |
第二节 关于“按鉴”纪事 | 第27-32页 |
第三节 有关“三国”故事的版画 | 第32-39页 |
第三章 关于叶逢春本的内容 | 第39-87页 |
第一节 细节问题 | 第39-43页 |
1. 黄巾起义的口号 | 第39页 |
2. 糜夫人之死 | 第39-41页 |
3. “伍伯”与“五百人”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关于人物 | 第43-48页 |
1. 人物姓名 | 第44-45页 |
2. 人物字号 | 第45页 |
3. 人物籍贯 | 第45-46页 |
4. 人物身份 | 第46页 |
5. 人物关系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关于地名和时间 | 第48-51页 |
1. 关于时间 | 第48-49页 |
2. 关于地点 | 第49-51页 |
第四节 关于异文现象 | 第51-60页 |
第五节 关于论、赞、评及诗词 | 第60-72页 |
1. 关于论、赞 | 第61-63页 |
2. 关于评 | 第63-65页 |
3. 关于诗词 | 第65-72页 |
第六节 关于关索及花关索的故事 | 第72-87页 |
1. 花关索故事 | 第73-81页 |
2. 关索故事 | 第81-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