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21页 |
中文摘要 | 第21-23页 |
ABSTRACT | 第23-2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7-81页 |
第一节 贝类免疫研究进展 | 第27-42页 |
1 贝类细胞免疫 | 第28-35页 |
2 贝类体液免疫 | 第35-42页 |
第二节 影响贝类免疫系统功能的因素 | 第42-55页 |
1 影响贝类免疫系统功能的环境理化因素 | 第43-48页 |
2 影响贝类免疫系统功能的生物因素 | 第48-55页 |
第三节 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55-69页 |
1 免疫相关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和基因筛选 | 第55-56页 |
2 血蓝蛋白 | 第56-57页 |
3 热休克蛋白(HSP) | 第57-58页 |
4 抗氧化防御系统相关酶 | 第58-63页 |
5 离子代谢相关的基因 | 第63-65页 |
6 其他抗感染免疫相关基因 | 第65-69页 |
第四节 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和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 第69-78页 |
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69页 |
2 差异表达基因 | 第69-70页 |
3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方法 | 第70-74页 |
4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 | 第74-78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目的和意义 | 第78-81页 |
1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78-79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9-81页 |
第二章 细菌攻毒杂色鲍血淋巴细胞SSH cDNA文库构建及质量的初步分析 | 第81-101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81-91页 |
1 材料 | 第81-82页 |
2 方法 | 第82-91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91-96页 |
1 总RNA的提取 | 第91-92页 |
2 SMART PCR cDNA的合成 | 第92-93页 |
3 细菌攻毒杂色鲍血淋巴细胞SSH cDNA文库构建 | 第93-95页 |
4 SSH cDNA文库质量的初步分析 | 第95-96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96-100页 |
1 总RNA提取 | 第96-97页 |
2 cDNA的合成 | 第97-98页 |
3 SSH cDNA文库的构建和质量的初步分析 | 第98-10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三章 细菌攻毒杂色鲍血淋巴细胞SSH cDNA文库的算选及基因序列分析 | 第101-112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2页 |
1 材料 | 第101页 |
2 方法 | 第101-102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102-105页 |
1 重组质粒鉴定 | 第102-103页 |
2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第103-105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105-111页 |
1 文库的筛选及基因序列分析 | 第105-110页 |
2 基因可能参与生物学过程的分析 | 第110-11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四章 细菌攻毒杂色鲍血淋巴细胞差异表达cDNA验证与分析 | 第112-132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17页 |
1 材料 | 第112-113页 |
2 方法 | 第113-117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117-124页 |
1 三个不同处理组SMART PCR cDNA含量的测定 | 第117页 |
2 半定量PCR验证基因在不同处理组SMART PCR cDNA中差异表达可靠性 | 第117-118页 |
3 实时定量PCR(qPCR)验证基因转录水平差异表达 | 第118-124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124-131页 |
1 半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差异表达 | 第125页 |
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125-13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五章 杂色鲍血淋巴细胞表达cDNA基因组序列的扩增 | 第132-149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38页 |
1 材料 | 第132-133页 |
2 方法 | 第133-138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138-144页 |
1 基因组DNA(gDNA)的提取 | 第138页 |
2 目的基因gDNA序列的扩增 | 第138-142页 |
3 Southern blotting和测序分析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gDNA片段的有效性 | 第142-144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144-148页 |
1 杂色鲍血淋巴细胞表达cDNA基因组DNA的扩增 | 第146页 |
2 Southern blotting和测序分析基因组DNA扩增产物 | 第146-14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六章 杂色鲍血淋巴细胞表达基因全长cDNA序列克隆与分析 | 第149-179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49-153页 |
1 材料 | 第149-150页 |
2 方法 | 第150-153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153-171页 |
1 目的基因5′和3′末端序列克隆 | 第153页 |
2 目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拼接与分析 | 第153-171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171-178页 |
1 全长cDNA序列的扩增 | 第171-172页 |
2 目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 | 第172-178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78-179页 |
第七章 杂色鲍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特性的研究 | 第179-201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179-183页 |
1 材料 | 第179-180页 |
2 方法 | 第180-183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183-192页 |
1 总RNA的提取 | 第183-186页 |
2 半定量PCR检测分析GlSTrs基因差异表达特性 | 第186页 |
3 荧光定量PCR分析杂色鲍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细菌诱导差异表达特性 | 第186-192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192-200页 |
1 半定量PCR法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GISTrs)基因差异表达特性 | 第192-195页 |
2 荧光定量PCR分析杂色鲍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细菌诱导时间效应关系 | 第195-20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00-201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201-210页 |
第一节 研究成果 | 第201-206页 |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 第206-207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207-210页 |
参考文献 | 第210-235页 |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235-238页 |
致谢 | 第238-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