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诉讼程序之代价 | 第7-8页 |
二、一起简单交通事故说明的问题 | 第8-9页 |
三、当事人获取救济方式的多样化 | 第9-10页 |
四、写作思路、方法与目的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意思自治概述 | 第11-14页 |
第一节 意思自治之本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意思自治的扩张和泛化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意思自治应用于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第一节 自然法思想是源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人权观深入人心,促使意思自治成为普遍适用原则 | 第15页 |
第三节 18、19世纪哲学思潮的推动作用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多样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意思自治特征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和解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调解 | 第18-19页 |
一、人民调解 | 第18页 |
二、行政调解 | 第18-19页 |
三、法院调解 | 第19页 |
第三节 仲裁 | 第19-20页 |
第四节 ADR | 第20-24页 |
第四章 在实现意思自治中发挥律师的作用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律师参与的必要性 | 第24页 |
第二节 律师参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有利因素 | 第24-26页 |
一、历史文化因素 | 第25页 |
二、现行法制因素 | 第25-26页 |
三、律师的专业因素 | 第26页 |
第三节 律师参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实现过程 | 第26-29页 |
一、调查了解阶段 | 第27页 |
二、判断选择阶段 | 第27页 |
三、协商谈判阶段 | 第27-28页 |
四、达成协议阶段 | 第28页 |
五、执行阶段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