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Summary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1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 第10-13页 |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0页 |
| ·基因枪法 | 第10-11页 |
| ·PEG 法 | 第11页 |
| ·电激法 | 第11页 |
| ·显微注射法 | 第11-12页 |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2页 |
| ·超声波法 | 第12页 |
| ·激光微束法 | 第12-13页 |
| 2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国槐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PIS 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 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国槐转PIS 基因研究 | 第19-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 ·材料 | 第19-20页 |
|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 ·农杆菌菌株及质粒 | 第19-20页 |
| ·方法 | 第20-29页 |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20-22页 |
| ·基因枪法介导基因转化 | 第22-23页 |
| ·转化植株的PCR 和PCR-Southern 检测 | 第23-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优化 | 第29-35页 |
| ·外植体类型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菌株和侵染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1页 |
| ·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抽真空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共培养基不同处理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暗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基因枪法介导基因转化 | 第35页 |
| ·外植体不同处理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5页 |
| ·转基因植株的PCR 和PCR-Southern 检测 | 第35-36页 |
| ·转基因植株的生根研究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四倍体刺槐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37-4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材料 | 第37页 |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 ·植物激素本试验所用的植物激素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 ·无菌外植体的获取 | 第37页 |
| ·培养条件 | 第37-38页 |
| ·评价指标 | 第38页 |
|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 ·卡那霉素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抑制作用 | 第39页 |
| ·不同培养基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影响 | 第39-41页 |
| ·不同时间添加卡那霉素对茎段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影响 | 第41页 |
| 3 讨论 | 第41-44页 |
| ·植物激素的作用 | 第41-43页 |
| ·抗生素浓度的确定 | 第43页 |
| ·大叶片的选择 | 第43-44页 |
| 4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个人简介 | 第51-52页 |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
| 指导老师简介 | 第53-54页 |
| 图版一 四倍体刺槐再生体系优化图片 | 第54-55页 |
| 图版二 国槐转PIS 基因图片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