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11页 |
| 1 选题的背景 | 第7-8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3 有效投资的研究范围及方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分析 | 第11-15页 |
|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12-15页 |
| ·"空账"运行的制约 | 第12-13页 |
| ·政策的过度约束,投资工具有限 | 第13页 |
| ·管理体制利运行机制不健全,基金管理缺乏相对对立性 | 第13页 |
| ·资本市场发展的约束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国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15-22页 |
| ·国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实践 | 第15-21页 |
| ·智利的投资实践 | 第15-17页 |
| ·新加坡的投资实践 | 第17-18页 |
| ·美国"TSP养老金计划"的投资实践 | 第18-21页 |
| ·国外养老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的启示 | 第21-22页 |
| ·选择合适的基金投资管理模式 | 第21页 |
| ·逐渐放松投资比例,增加风险性资产比例,实行多样化投资 | 第21页 |
| ·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监管制度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 | 第22-26页 |
|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产权界定 | 第22-23页 |
|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私有产权的界定 | 第22页 |
| ·产权的让渡—明确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 | 第22-23页 |
|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收益权的分配 | 第23页 |
|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设计 | 第23-26页 |
| ·投资管理模式的选择 | 第23-24页 |
| ·投资管理模式的设计 | 第24-26页 |
| ·成立基金理事会,选定基金受托人 | 第24页 |
| ·基金托管人的选择 | 第24-25页 |
| ·基金管理人的选择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策略分析 | 第26-43页 |
|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原则、投资工具的分析 | 第26-29页 |
| ·投资原则 | 第26页 |
| ·投资工具的分析 | 第26-29页 |
| ·对目前已有投资工具的分析 | 第27页 |
| ·对潜在的投资工具的分析 | 第27-29页 |
|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分析 | 第29-32页 |
| ·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组合模型" | 第30-31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第31-32页 |
|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组合的资产分配模型 | 第32-33页 |
|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组合资产分配的风险-收益实证分析 | 第33-39页 |
| ·样本的选取 | 第33-35页 |
| ·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的资产配置 | 第35-36页 |
| ·投资目标的确定及投资组合的资产分配比例 | 第36-39页 |
|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策略建议 | 第39-43页 |
| ·投资组合的比例控制 | 第40页 |
| ·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 | 第40-41页 |
| ·积极与消极型策略相结合 | 第41-42页 |
| ·指数化投资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风险控制和监管的分析 | 第43-49页 |
|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存在的风险分析 | 第43-44页 |
| ·投资环境风险 | 第43页 |
| ·投资管理风险 | 第43-44页 |
| ·投资运营风险 | 第44页 |
|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风险控制 | 第44-45页 |
| ·建立个人账产基金投资风险评估系统 | 第44页 |
| ·建立合理的风险约束机制 | 第44-45页 |
| ·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 | 第45页 |
| ·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最低收益率担保机制 | 第45页 |
|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监管 | 第45-49页 |
| ·加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监管,建立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管相辅相成,基金管理机构内控自律为基础,外部监管为补充的基金投资监管体系 | 第46-47页 |
| ·建立严格的基金投资管理公司的资格认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47页 |
| ·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机制,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信息,提高其透明度 | 第47-4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