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8页 |
| 第二章 NGN业务概述 | 第8-15页 |
| ·NGN概念 | 第8-10页 |
| ·NGN的主要特征 | 第10-11页 |
| ·NGN的九大支撑技术 | 第11-13页 |
| ·IPv6 | 第11页 |
|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 | 第11页 |
|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 第11页 |
| ·宽带接入 | 第11-12页 |
| ·城域网 | 第12页 |
| ·软交换 | 第12页 |
| ·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 第12-13页 |
| ·IP终端 | 第13页 |
| ·网络安全技术 | 第13页 |
| ·NGN的技术优势 | 第13-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三章 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在电信业务中的重要性 | 第15-27页 |
| ·软交换加快NGN的商用步伐 | 第15页 |
| ·IMS为NGN指明融合方向 | 第15-16页 |
| ·电信转型时期的NGN解析 | 第16-20页 |
| ·电信转型与NGN | 第17-18页 |
| ·NGN推动电信运营商业务和网络的转型 | 第18-19页 |
| ·网络融合趋势向NGN转型 | 第19-20页 |
| ·电信转型时期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思考 | 第20-23页 |
| ·运营商的考验 | 第20-21页 |
| ·当前NGN的应用模式 | 第21-23页 |
| ·NGN改变电信业战略格局 | 第23-26页 |
| ·NGN带来通信技术升级 | 第23-24页 |
| ·NGN带来业务转型 | 第24-25页 |
| ·运营商应该考虑的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软交换技术介绍 | 第27-41页 |
| ·软交换基础概念 | 第27-29页 |
| ·什么是软交换 | 第27-28页 |
| ·软交换体系思想的基本要素 | 第28-29页 |
| ·软交换体系架构的组成 | 第29-30页 |
| ·设备组成结构 | 第29-30页 |
|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 | 第30页 |
| ·软交换技术 | 第30-31页 |
| ·软交换技术定义 | 第30-31页 |
| ·软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目标 | 第31页 |
| ·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 | 第31-33页 |
| ·软交换外延知识 | 第33-40页 |
| ·软交换的驱动优势 | 第33-34页 |
| ·勾画完整的软交换概念 | 第34-38页 |
| ·多媒体软交换系统 | 第38-40页 |
| ·总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中国铁通软交换技术应用研究 | 第41-55页 |
| ·对中国铁通软交换技术应用定位思考 | 第41-44页 |
| ·软交换技术总结 | 第41-42页 |
| ·IMS技术分析 | 第42-43页 |
| ·软交换应用的定位 | 第43-44页 |
| ·软交换网络与其它电信网络的互连 | 第44-45页 |
| ·软交换组网应注意的问题 | 第45-47页 |
| ·对IP承载网的QoS的要求 | 第46页 |
| ·网络安全性考虑 | 第46页 |
| ·对IPv6地址的支持 | 第46-47页 |
| ·贵州铁通软交换组网与实现 | 第47-49页 |
| ·方案总体构思 | 第47-49页 |
| ·具体实施方案 | 第49-52页 |
| ·组网方案描述 | 第49-50页 |
| ·组网具体说明 | 第50-52页 |
| ·软交换在贵州铁通的应用前景 | 第52-53页 |
| ·软交换的运营管理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