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2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3-24页 |
·系统硬件框图的设计 | 第13页 |
·TMS320VC5509A的结构 | 第13-14页 |
·以太网接口的设计 | 第14-18页 |
·以太网接口的基本知识 | 第14-15页 |
·以太网控制芯片特点 | 第15-16页 |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 第16-18页 |
·电源芯片接口设计 | 第18-19页 |
·程序固化芯片接口设计 | 第19-20页 |
·数据缓存芯片接口设计 | 第20-21页 |
·逻辑控制芯片接口设计 | 第21-22页 |
·AD转换芯片接口设计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μC/OS II的裁减和移植 | 第24-31页 |
·选择μC/OS II操作系统的目的 | 第24页 |
·μC/OS II简介 | 第24页 |
·μC/OS II的裁剪 | 第24-25页 |
·μC/OS II在DSP上的移植 | 第25-29页 |
·μC/OS II在DSP上的移植条件 | 第25页 |
·设置与DSP和编译器相关代码 | 第25-29页 |
·μC/OS II操作系统在DSP上的移植测试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嵌入式uIP协议栈的实现 | 第31-43页 |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选择 | 第31-32页 |
·嵌入式uIP协议栈简介 | 第32页 |
·uIP协议栈移植主程序设计 | 第32-35页 |
·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实现 | 第34页 |
·网际协议IP的实现 | 第34页 |
·因特网信息控制协议ICMP的实现 | 第34页 |
·传输控制协议TCP的实现 | 第34页 |
·uIP协议栈配置的编写 | 第34-35页 |
·设备驱动程序接口设计 | 第35-41页 |
·CS8900A驱动的编写 | 第35-37页 |
·应用程序接口的编写 | 第37-41页 |
·uIP0.6协议栈在DSP上的性能测试 | 第41-42页 |
·ICMP的测试结果 | 第41页 |
·网速的测试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嵌入式LwIP协议栈的实现 | 第43-62页 |
·LwIP协议栈简介 | 第43页 |
·LwIP协议栈的裁减 | 第43-45页 |
·LwIP协议栈与μC/OS II接口设计 | 第45-46页 |
·LwIP协议栈在DSP上的移植 | 第46-51页 |
·设置DSP和编译器相关的include文件 | 第46-47页 |
·设置与μC/OS II操作系统的相关部份 | 第47-49页 |
·库函数的设计 | 第49页 |
·网络芯片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49-51页 |
·LwIP协议栈在DSP上的加载和调用 | 第51-52页 |
·通信性能的测试及对抓包的分析 | 第52-59页 |
·ICMP性能测试 | 第52-53页 |
·本次通信的性能分析 | 第53-59页 |
·uIP协议栈与LwIP协议栈的比较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