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桦癌褐孔菌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7-9页 |
·桦癌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 第7页 |
·桦癌褐孔菌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7-8页 |
·桦癌褐孔菌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第8页 |
·桦癌褐孔菌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第8-9页 |
·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 | 第9-12页 |
·调控癌基因 | 第9-10页 |
·线粒体途径 | 第10页 |
·死亡受体途径 | 第10页 |
·端粒酶 | 第10-11页 |
·DNA拓扑酶 | 第11页 |
·改变钙离子浓度 | 第11页 |
·改变膜流动性 | 第11-1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19页 |
·材料 | 第12-13页 |
·主要仪器 | 第12页 |
·主要试剂 | 第12-13页 |
·细胞系 | 第13页 |
·菌种 | 第13页 |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13页 |
·方法 | 第13-19页 |
·桦癌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及纯化 | 第13-14页 |
·细胞的复苏、培养、冻存 | 第14-15页 |
·MTT实验 | 第15页 |
·观察HepG-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 第15-16页 |
·HepG-2细胞总D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16页 |
·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 | 第16-17页 |
·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 | 第17-1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3 结果 | 第19-27页 |
·桦癌褐孔菌多糖的提取 | 第19页 |
·MTT实验 | 第19-20页 |
·细胞形态学变化 | 第20-23页 |
·倒置显微镜观察 | 第20-21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1-23页 |
·桦癌褐孔菌多糖对HepG-2细胞DNA的影响 | 第23页 |
·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 | 第23-25页 |
·Bcl-2、Bax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 第25-27页 |
4 讨论 | 第27-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