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11-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引言 | 第13页 |
·整合素 | 第13-17页 |
·整合素的结构与功能 | 第14-15页 |
·整合素的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6-17页 |
·植物细胞壁-质膜-细胞骨架连续体的组分结构与功能 | 第17-25页 |
·植物类整合素的研究 | 第17-22页 |
·植物类整合素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植物类整合素的定位 | 第19页 |
·植物类整合素蛋白的功能 | 第19-20页 |
·植物类整合素蛋白研究展望 | 第20-21页 |
·拟南芥AT14A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 第22-25页 |
·微管的结构 | 第22-23页 |
·微管的功能 | 第23-24页 |
·微丝的结构 | 第24-25页 |
·微丝的功能 | 第25页 |
·结语 | 第25-27页 |
第2章 AT14A 缺失型突变体和过表达转基因悬浮细胞系及植株体系的建立 | 第27-38页 |
·引言 | 第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28页 |
·试剂(盒) | 第28页 |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2页 |
·过表达转AT14A基因植株与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 | 第28-32页 |
·拟南芥编码AT14A基因的TOPO克隆 | 第28-30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28-29页 |
·拟南芥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29页 |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29页 |
·AT14A 序列的PCR 扩增 | 第29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29页 |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9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29页 |
·阳性克隆的PCR 鉴定 | 第29-30页 |
·转AT14A-GFP融合基因的双元载体的构建 | 第30页 |
·重组质粒与表达载体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30页 |
·AT14A-GFP 融合基因的双元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 第30页 |
·农杆菌阳性克隆的目的基因序列的PCR 鉴定 | 第30页 |
·农杆菌阳性克隆的 GFP 基因序列的 PCR 鉴定 | 第30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培育转基因拟南芥植株 | 第30-31页 |
·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的培育 | 第30页 |
·根癌农杆菌的培养及其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 第30-31页 |
·T1代转AT14A-GFP融合基因拟南芥种子的抗性筛选 | 第31页 |
·转AT14A-GFP融合基因拟南芥植株中总DNA的目的片段与 GFP的PCR鉴定 | 第31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培育转基因拟南芥悬浮细胞 | 第31-32页 |
·转AT14A-GFP基因拟南芥悬浮细胞体系的培育 | 第31页 |
·转AT14A-GFP融合基因拟南芥悬浮细胞中中总DNA的目的片段与GFP的PCR鉴定 | 第31-32页 |
·缺失型突变体at14a悬浮细胞鉴定与培育 | 第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拟南芥叶片总RNA 的提取 | 第32页 |
·拟南芥叶片第一链cDNA 的合成 | 第32-33页 |
·拟南芥AT14A 序列TOPO 克隆的PCR 扩增 | 第33页 |
·转AT14A-GFP融合基因的双元载体的DH5α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 第33-34页 |
·转AT14A-GFP融合基因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 第34页 |
·转AT14A-GFP融合基因植株的获得与鉴定 | 第34-35页 |
·转AT14A-GFP 融合基因植株的抗性筛选 | 第34-35页 |
·转AT14A-GFP 融合基因植株的PCR 鉴定 | 第35页 |
·转AT14A-GFP融合基因悬浮细胞的获得与鉴定 | 第35-36页 |
·转AT14A-GFP 融合基因愈伤的筛选 | 第35-36页 |
·转AT14A-GFP融合基因悬浮细胞的PCR鉴定 | 第36页 |
·缺失型突变体at14a悬浮细胞的获得与鉴定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AT14A 的鉴定及定位 | 第38-45页 |
·引言 | 第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 第39页 |
·细胞膜蛋白的提取 | 第39页 |
·蛋白质浓度测定及SDS-PAGE | 第39页 |
·Western blot | 第39-40页 |
·显微镜观察 | 第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拟南芥悬浮细胞中AT14A-GFP 融合蛋白的免疫印迹 | 第40-41页 |
·AT14A-GFP 融合基因GFP 表达的细胞与组织学定位 | 第41-45页 |
第四章 AT14A 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45-55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细胞形态的观察 | 第46页 |
·细胞骨架蛋白(微管和微丝蛋白)的荧光定位 | 第46-47页 |
·细胞团大小的比较 | 第47页 |
·细胞质壁分离情况的比较 | 第47页 |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Rates of water loss)的测定 | 第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不同基因型悬浮培养细胞的形态差异比较 | 第47-49页 |
·AT14A 蛋白对细胞骨架排列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基因型悬浮培养细胞间黏附差异比较 | 第50-51页 |
·渗透胁迫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悬浮培养细胞质壁分离差异比较 | 第51-52页 |
·不同基因型拟南芥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差异比较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