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证据规则在司法适用中的问题总结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3页
一、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13-21页
 (一) 当事人举证存在的问题第13-16页
  1、未明确规定法官的释明义务第14-15页
  2、未设置可适用于整个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第15页
  3、未详尽设定疑难案件举证责任承担的规则第15-16页
  4、未详尽规定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第16页
  5、收取证据材料不规范第16页
 (二)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不应限制和削减法院的调查取证权第17页
  2、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规定模糊第17页
 (三) 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存在的问题第17-20页
  1、延期举证"确有困难"及申请延期的次数和期限如何确定第17-18页
  2、当事人约定举证期限不具有可操作性第18页
  3、举证时限制度规定过于死板第18页
  4、限制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和提起反诉过于严格第18-19页
  5、管辖异议条件下举证期限的适用模糊第19页
  6、是否必要庭前证据交换难以把握第19页
  7、新证据的界定和确定难以适用第19-20页
 (四) 质证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证人出庭作证无法适用第20页
  2、鉴定人规则缺乏可操作性第20-21页
 (五) 证据的审核认定存在的问题第21页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第21-32页
 (一) 民事证据规则在实施中遭遇法律文化的冲突第21-24页
  1、传统法律文化尚难适应规则的实施第21-22页
  2、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达不到规则实施的要求第22-23页
  3、依据证据规则的裁判结果与党委人大认可的诉讼结果的矛盾第23页
  4、审判理念更新不到位第23页
  5、审判组织模式及运作机制滞后第23-24页
 (二) 民事证据规则存在问题的理论分析第24-32页
  1、释明义务的法律依据分析第24页
  2、举证责任分配理论的适用第24-25页
  3、证明疑难案件事实的认识第25页
  4、免予证明事实的法律分析第25-26页
  5、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国情分析第26页
  6、延期举证难以操作的原因分析第26-27页
  7、指定举证期限是法院职权主义的体现第27页
  8、查清案件事实是司法的前提第27-28页
  9、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提起反诉要求的理论分析第28-30页
  10、管辖权异议的期间不是一个独立的期间第30页
  11、证据需要庭前交换的标准、第30页
  12、举证时限与民事诉讼法相冲突第30-31页
  13、证人不到庭意识绵延流长第31页
  14、对当事人过分要求举证时限免为其难第31-32页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第32-41页
 (一)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第32-38页
  1、改革成果法律化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第32-33页
  2、明确法官释明权的行使第33页
  3、制定统一的分配举证责任的标准第33-34页
  4、将疑难案件事实举证责任承担的决定权控制在最高人民法院第34页
  5、从根本上解决证人出庭难的问题第34页
  6、赋予法官主动启动调查程序适当从宽确定调查范围第34-35页
  7、完善举证时限制度第35-36页
  8、明确当事人约定举证期限的上限和时间第36页
  9、设置迟延举证的审查程序和制裁措施第36-37页
  10、关于新证据的建议第37-38页
  11、提高鉴定人出庭率第38页
 (二) 改革法院内部管理体制第38-41页
  1、提商法官的业务水平第38页
  2、实行新的审判组织模式和工作运作机制第38-39页
  3、取消法官错案贵任追究制度第39页
  4、取消法官轮岗制度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助学贷款个人信用的法律研究
下一篇:刑事被害人经济受偿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