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的审丑化倾向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老舍小说审丑化倾向的艺术源流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老舍小说审丑化倾向的艺术表征 | 第13-36页 |
·撕破生活表象 | 第13-21页 |
·底层劳苦大众,愚昧、残忍而又弱势、悲惨 | 第14-15页 |
·青年知识者,虽然有知识但人格没有独立、完善 | 第15-19页 |
·办公室职员,随波逐流,丧失了正义感 | 第19-20页 |
·上层富人,不关心民生疾苦,为富不仁 | 第20-21页 |
·表象之下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 | 第21-28页 |
·底层劳苦大众形象特点分析 | 第22-24页 |
·青年知识者形象特点分析 | 第24-28页 |
·反映人性之恶 | 第28-31页 |
·谋生方面表现出来的"恶" | 第29-30页 |
·情爱方面表现出来的"恶" | 第30-31页 |
·揭示祥子"恶"的心理本源 | 第31-36页 |
·与虎妞的关系对祥子精神状态的改变 | 第32-34页 |
·与夏太太的关系对祥子精神状态的改变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老舍小说审丑化倾向的艺术价值 | 第36-43页 |
·价值形成原因之一:对"保留剧目"的选择 | 第37-41页 |
·价值形成原因之二:表达方式的运用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