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TLinux的PCB钻床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优点及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1-14页 |
| ·PCB数控钻床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7页 |
| ·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平台的比较 | 第17-19页 |
| ·DOS | 第17页 |
| ·Windows | 第17-18页 |
| ·Linux/RTLinux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2 RTLinux特征及软件开发关键技术 | 第20-33页 |
| ·RTLinux的实现原理 | 第20-21页 |
| ·RTLinux的任务调度策略 | 第21-24页 |
| ·RTLinux的任务的类型和状态 | 第21-22页 |
| ·RTLinux的调度过程 | 第22-23页 |
| ·RTLinux的调度API函数 | 第23-24页 |
| ·RTLinux环境下实现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24-28页 |
| ·内核实时线程编程技术 | 第24-25页 |
| ·进、线程间通信方式 | 第25-26页 |
| ·互斥锁和信号灯机制 | 第26-28页 |
| ·RTLinux实时应用程序开发模式 | 第28-30页 |
| ·RTLinux的配置与安装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基于RTLinux的数控系统软件开发 | 第33-59页 |
| ·系统的硬件总体结构 | 第33-34页 |
| ·基于PC的数控系统硬件总体方案 | 第33-34页 |
| ·本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34页 |
| ·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34-38页 |
| ·系统软件结构方案 | 第35-37页 |
| ·系统运行的调度机制 | 第37-38页 |
| ·非实时模块 | 第38-53页 |
| ·文件管理模块 | 第38-40页 |
| ·图形显示模块 | 第40-48页 |
| ·译码模块 | 第48-51页 |
| ·路径优化模块 | 第51-53页 |
| ·实时模块 | 第53-56页 |
| ·总控模块 | 第53页 |
| ·速度规划模块 | 第53-54页 |
| ·插补模块 | 第54-56页 |
| ·RTLinux环境下GUI的实现方案 | 第56-58页 |
| ·Qt概述 | 第56-57页 |
| ·基于Qt开发的软件结构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4 基于遗传算法的PCB数控钻床走刀路径的优化 | 第59-70页 |
| ·最佳走刀路径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 ·遗传算法及路径优化算法的设计 | 第60-64页 |
| ·遗传算法概述 | 第60-61页 |
| ·走刀路径优化算法设计 | 第61-62页 |
| ·走刀路径优化算法流程 | 第62-64页 |
| ·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64-69页 |
| ·初始分析 | 第64-65页 |
| ·对变异算子的改进分析 | 第65-67页 |
| ·变异概率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 ·算法效率比较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系统应用实例 | 第70-74页 |
| ·系统主要配置 | 第70页 |
| ·加工实例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作者简历 | 第78-8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