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检察机关论文

论检察权--政治与法律的博弈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5页
 一、选题背景和理由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第13-15页
第一章 外国检察制度概况第15-34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检察制度概况第17-25页
  一、英国第17-20页
  二、美国第20-25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检察制度概况第25-34页
  一、法国第25-28页
  二、德国第28-30页
  三、日本第30-34页
第二章 中国检察制度概况第34-48页
 第一节 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第34-39页
  一、中国古代的御史制度第34页
  二、建国前检察制度的引进和草创第34-36页
  三、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建立第36-37页
  四、文革期间的检察制度第37-38页
  五、检察制度的重建第38页
  六、检察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第38-39页
 第二节 中国检察制度的基本内容第39-48页
  一、组织机构第39-41页
  二、职权第41-46页
  三、检察机关与警察机关、审判机关的关系第46-48页
第三章 检察权的性质第48-76页
 第一节 西方国家检察权的性质第48-57页
  一、理论基础第48-51页
  二、检察权的性质第51-57页
 第二节 中国检察权定位的理论基础第57-61页
  一、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第57-58页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国家形式——民主集中制第58-60页
  三、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第60-61页
 第三节 检察权性质的分析-政治与法律的博弈第61-67页
  一、政治与法律第61-65页
  二、检察权-政治与法律的博弈第65-67页
 第四节 我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权定位第67-76页
  一、中国的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第67-72页
  二、检察院法律监督权的特征第72-73页
  三、对检察院监督权的制约机制第73-76页
第四章 检察改革第76-100页
 第一节 改革的前提第77-83页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第77-82页
  二、坚持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的性质第82-83页
 第二节 检察改革第83-100页
  一、检察独立第83-92页
  二、检警一体化第92-100页
结语第100-10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后记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etri网的工业过程分层递阶协调控制
下一篇:邯郸东部平原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