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8页 |
第一节 红树林对鱼类的吸引 | 第14页 |
第二节 能量标签(energy signature)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流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稳定同位素以及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同位素质量平衡方程与营养级方程 | 第15-16页 |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运用——能量标签技术 | 第16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方法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研究地点自然概况 | 第18-19页 |
·自然概况 | 第18页 |
·盐度温度潮高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当地常用网具及其使用方法 | 第19-20页 |
·实验选用网具-蜈蚣网 | 第20-21页 |
·野外调查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样品处理方法 | 第22-24页 |
·鱼类在红树林内外的分布年龄以及发育程度 | 第22页 |
·食性以及营养最初来源的分析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生物多样性指标 | 第23页 |
·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4-45页 |
第一节 鱼类生物多样性 | 第24-29页 |
第二节 东寨港红树林区内部鱼类的年龄与体长概况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鱼类在红树林内外分布的时空动态 | 第30-34页 |
第四节 稳定同位素法分析鱼类的食物来源 | 第34-36页 |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优势种的最初营养来源 | 第34页 |
·不同采集地点的物种与其最初营养来源的关系 | 第34-35页 |
·不同食性的动物与其营养来源的关系 | 第35页 |
·所测动物与最初营养来源的关系 | 第35-36页 |
第五节 鱼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 第36-39页 |
第六节 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规律 | 第39-41页 |
·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 | 第39-41页 |
·优势种鱼类在红树林内外的分布 | 第41页 |
第七节 鱼类食性的胃含物分析法与15N法研究红树林鱼类营养级 | 第41-45页 |
·鱼类食性的胃含物分析 | 第41-43页 |
·同位素法与胃含物法对鱼类营养级研究的比较研究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58页 |
第一节 能量标签技术在研究红树林能流中的应用 | 第45-53页 |
·能量标签技术的优势 | 第45页 |
·红树林对林区内部消费者的营养贡献 | 第45-47页 |
·红树林碎屑不被消费者取食的主要原因 | 第47-50页 |
·红树林输出的有机质的最终去向 | 第50页 |
·红树林对河口海岸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50-51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51-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页 |
第二节 鱼类组成特点 | 第53-55页 |
第三节 红树林对鱼类的吸引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