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单位犯罪主体之概述 | 第13-23页 |
第一节 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之界定 | 第13-17页 |
一、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之内涵 | 第13-14页 |
二、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之外延 | 第14-15页 |
三、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之本质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之构造 | 第17-20页 |
一、目标 | 第17-19页 |
二、人员 | 第19页 |
三、财产 | 第19-20页 |
四、组织结构 | 第20页 |
第三节 单位的运作机理 | 第20-23页 |
一、决策 | 第20-21页 |
二、实施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单位犯罪主体的形式认定 | 第23-38页 |
第一节 合法性 | 第25-30页 |
一、依法成立 | 第25-28页 |
二、合法存续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组织性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独立性 | 第31-38页 |
一、关于单位对其内部成员的绝对独立性 | 第32-33页 |
二、关于单位对其他单位的相对独立性 | 第33-34页 |
三、关于“独立经费与财产”在单位犯罪主体形式特征中的地位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单位犯罪主体的实质认定 | 第38-49页 |
第一节 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及内涵 | 第38-40页 |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内涵 | 第38-39页 |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特点 | 第40-42页 |
一、相对推定性 | 第40页 |
二、两极性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核心问题 | 第42-49页 |
一、单位意志的特性 | 第42-44页 |
二、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司法判断 | 第44-49页 |
第四章 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否定 | 第49-61页 |
第一节 国家机关犯罪主体资格的否定 | 第49-5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49-50页 |
二、问题的解析与结论 | 第50-53页 |
三、否定的路径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公司犯罪主体资格的否定 | 第55-61页 |
一、公司法人格否认与公司人格刑事否认的异同 | 第56-58页 |
二、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场合及对公司人格刑事否认的影响 | 第58-60页 |
三、公司犯罪主体资格否定之法律适用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