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11-16页 |
·陆面过程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 | 第12-14页 |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1.3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在东亚天气气候中的作用及其陆面过程的意义 | 第16-17页 |
§1.4 寒区陆面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6页 |
第二章 陆面过程模式COLM简介 | 第26-42页 |
§2.1 模式概况 | 第26-32页 |
§2.2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2-35页 |
·温度 | 第32-33页 |
·水文平衡 | 第33-35页 |
§2.3 植被、土壤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参数化 | 第35-37页 |
·辐射通量 | 第35页 |
·湍流交换参数化 | 第35-36页 |
·CoLM的辐射传输方案 | 第36-37页 |
§2.4 模式的植被及土壤参数 | 第37-40页 |
·土壤表面特征 | 第37-38页 |
·植被和土壤性质 | 第38-39页 |
·模式的初始化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青藏高原西部陆面特征的模拟分析 | 第42-71页 |
§3.1 资料介绍 | 第42-44页 |
§3.2 试验区气候背景及试验设计 | 第44-49页 |
§3.3 青藏高原西部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研究:Ⅰ 狮泉河 | 第49-57页 |
·土壤温度 | 第49-52页 |
·和冻融过程相联系的地表能量平衡特征 | 第52-57页 |
§3.4 青藏高原西部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研究:Ⅱ 改则 | 第57-66页 |
·土壤温度 | 第57-59页 |
·土壤湿度 | 第59-61页 |
·和冻融过程相联系的地表能量平衡特征 | 第61-66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四章 不同土壤湿度及土壤类型对寒区陆面过程中的影响 | 第71-80页 |
§4.1 不同土壤湿度的敏感试验 | 第72-76页 |
§4.2 不同土壤类型的敏感试验 | 第76-77页 |
§4.3 小结及讨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0-83页 |
一、小结 | 第80-81页 |
二、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