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的病理特征及分类 | 第11页 |
|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致病性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hrp基因的调控 | 第13-14页 |
| ·致病因子调控基因 | 第14-15页 |
| ·其他调控基因 | 第15页 |
| ·H-NS相关蛋白的研究 | 第15-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1页 |
| ·材料 | 第18-21页 |
| ·菌株 | 第18页 |
| ·培养基及所用抗生素 | 第18-20页 |
| ·培养基 | 第18-20页 |
| ·抗生素 | 第20页 |
| ·常用溶液及缓冲液 | 第20-21页 |
| ·方法 | 第21-31页 |
| ·培养条件及保存 | 第21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1-22页 |
| ·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22页 |
| ·总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 ·PCR反应 | 第23-24页 |
| ·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 ·反应体系 | 第24页 |
| ·扩增程序 | 第24页 |
| ·DNA的酶切、连接 | 第24-25页 |
| ·DNA的酶切 | 第24-25页 |
| ·DNA的连接 | 第25页 |
| ·DNA片段的回收 | 第25-26页 |
| ·电透析法回收DNA片段 | 第25-26页 |
| ·试剂盒回收 | 第26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27页 |
| ·电脉冲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页 |
| ·MgCl_2-CaCl_2法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27页 |
| ·质粒DNA的转化 | 第27-28页 |
| ·电脉冲转化法 | 第27-28页 |
| ·化学转化法 | 第28页 |
| ·三亲本接合 | 第28页 |
| ·水稻植株的致病性实验 | 第28-29页 |
| ·过敏反应 | 第29页 |
| ·Northern杂交 | 第29-31页 |
| ·RNA样品制备 | 第29页 |
| ·杂交转膜 | 第29-30页 |
| ·预杂交 | 第30页 |
| ·探针制备 | 第30页 |
| ·杂交洗膜 | 第30页 |
| ·放射自显影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32页 |
| ·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31页 |
| ·功能域分析 | 第31-32页 |
| ·XrvA蛋白与E.coli中已知的4个H-NS家族蛋白的C末端氨基酸的序列比对 | 第32页 |
| ·xrvA基因过量表达延迟非寄主植物上引起的过敏反应 | 第32-33页 |
| ·芯片结果表明xrvA基因的突变和过量表达时表达受影响的基因是不同的 | 第33-34页 |
| ·xrvA基因自身表达调控 | 第34-36页 |
| ·培养条件的选择 | 第34页 |
| ·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34-35页 |
| ·Northern杂交分析 | 第35-36页 |
| ·xrvA基因对其他致病相关基因的调控分析 | 第36-41页 |
| ·需要检测的基因的选择 | 第36页 |
| ·培养条件的选择 | 第36页 |
| ·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36-37页 |
| ·Northern杂交分析 | 第37-41页 |
| ·xrvA基因对gum基因簇的gumB、gumK、gumN3个基因的调控分析 | 第37-38页 |
| ·xrvA基因对rpf基因簇的rpfB、rpfC、rpfF、rpfG4个基因的调控分析 | 第38-39页 |
| ·xrvA基因对调控基因hrpG、hrpX的调控分析 | 第39页 |
| ·xrvA基因对调控基因csrA的调控分析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1-44页 |
| ·xrvA基因过量表达延迟非寄主植物上引起的过敏反应 | 第41页 |
| ·xrvA基因在XOM2培养基中被诱导表达 | 第41页 |
| ·芯片结果表明xrvA基因的突变和过量表达时受调控的基因是不同的 | 第41-42页 |
| ·xrvA基因对其他致病相关基因的调控分析 | 第42-43页 |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