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 | 第10-12页 |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 第12-13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应用研究 | 第13-14页 |
2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3 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目标等别确定概述 | 第16-19页 |
·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目标等别确定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与原则 | 第17-19页 |
·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中目标等别确定的指导思想 | 第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页 |
·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中目标等别确定原则 | 第17-19页 |
4 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目标等别确定体系构建 | 第19-24页 |
·农用地分等在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目标等别确定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因素组合类型 | 第20页 |
·聚类分析法的应用 | 第20-21页 |
·目标因素组合类型的自然质量状况计算 | 第21-24页 |
·计算目标因素组合自然质量分 | 第21页 |
·计算目标因素组合自然质量等指数 | 第21-22页 |
·确定目标等别 | 第22页 |
·目标等别对应的标示标准粮 | 第22-24页 |
5 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目标等别确定实证研究 | 第24-45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页 |
·因素选择 | 第24-25页 |
·水资源供给能力研究 | 第25-27页 |
·水资源供给量 | 第25-27页 |
·农业需水量 | 第27页 |
·水资源平衡系数的计算 | 第27页 |
·耕地后备资源目标因素组合类型 | 第27-41页 |
·变质岩类(片麻岩)荒草地 | 第28-35页 |
·沉积岩类(石灰岩)荒草地 | 第35-38页 |
·滩涂后备资源 | 第38-41页 |
·目标因素组合类型对应目标等别 | 第41-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7 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