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观念下的体育行业自治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导论 | 第8-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研究目的的理论预设 | 第11-17页 |
三、研究成果的意义 | 第17-22页 |
第一章 体育行业自治的体制基础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体育体制的基本类型 | 第22-27页 |
一、政府主导型 | 第23-24页 |
二、社会主导型 | 第24-25页 |
三、结合型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与现状 | 第27-33页 |
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 | 第27-28页 |
二、体育社团、体育协会 | 第28-31页 |
三、体育行业自治的定义与特征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体育行业自治的理论资源 | 第33-59页 |
第一节 市民社会理论 | 第34-41页 |
一、市民社会理论的一般性梳理 | 第35-40页 |
二、市民社会理论的启示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理论 | 第41-49页 |
一、作为经济治理机制的行业协会理论 | 第42-45页 |
二、行业组织权力的证成:从社会合法性到法律合法性 | 第45-49页 |
第三节 社会团体理论 | 第49-59页 |
一、社会团体理论的背景 | 第50-53页 |
二、社会团体理论的主要成果 | 第53-55页 |
三、社会团体理论的启示 | 第55-59页 |
第三章 体育行业自治的主体分析 | 第59-76页 |
第一节 我国的体育社会团体 | 第59-62页 |
一、我国目前存在的体育社会团体 | 第60-61页 |
二、体育社会团体的性质 | 第61-62页 |
第二节 体育社会团体的权力 | 第62-70页 |
一、体育社会团体权力的种类 | 第62-69页 |
二、体育社会团体权力的性质 | 第69-70页 |
第三节 体育社会团体权力的来源 | 第70-76页 |
一、从体育社会团体自身中产生的权力 | 第72-74页 |
二、从体育社会团体的外部获得的权力 | 第74-76页 |
第四章 体育行业自治的规范依托 | 第76-99页 |
第一节 体育规则 | 第76-87页 |
一、体育规则的起源 | 第77-79页 |
二、体育规则与法律规则的相似与同构 | 第79-87页 |
第二节 体育社会团体的自治规章 | 第87-90页 |
一、体育社会团体自治规章及其作用 | 第87-88页 |
二、体育社会团体自治规章与法律的区别 | 第88-90页 |
第三节 体育法律规范 | 第90-99页 |
一、体育法律规范与体育规则的区别 | 第90-91页 |
二、体育法律规范的发展阶段 | 第91-94页 |
三、世界各国的体育立法概况 | 第94-99页 |
第五章 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行业自治 | 第99-113页 |
第一节 体育纠纷的解决机制 | 第99-108页 |
一、体育纠纷产生的社会学原因 | 第99-100页 |
二、体育纠纷的特点及类型 | 第100-103页 |
三、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层次 | 第103-108页 |
第二节 体育仲裁制度的自治属性 | 第108-113页 |
一、体育仲裁制度自治性的体现 | 第108-110页 |
二、体育仲裁解决机制的优越性 | 第110-111页 |
三、世界各国的体育仲裁机构建设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体育行业自治的限度与司法介入 | 第113-138页 |
第一节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及其修正 | 第113-117页 |
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13-116页 |
二、当代实践对“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修正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司法介入体育纠纷的外国法考察 | 第117-124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司法干预之比较研究 | 第117-119页 |
二、国外关于司法介入体育纠纷的实践 | 第119-124页 |
第三节 我国目前的实践及发展趋势 | 第124-133页 |
一、关于国家司法机关对体育刑事纠纷管辖的垄断 | 第124页 |
二、关于体育行业组织处罚行为的可诉性 | 第124-133页 |
第四节 司法介入的限度探讨 | 第133-138页 |
一、限制司法介入的理由 | 第133-134页 |
二、划定司法介入限度的基本原则 | 第134-138页 |
结语 | 第138-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0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50-151页 |
论文摘要 | 第151-156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5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