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

前言第1-5页
论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5页
导论第15-29页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5-18页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17-18页
   ·相关概念说明第18-20页
     ·对优势的界定第18-19页
     ·“华盛顿共识”的含义第19-20页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0-24页
     ·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可能创新之处第22-23页
     ·主要不足之处第23-24页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因的理论综述第24-29页
     ·政府主导论第24-25页
     ·优势论第25-27页
     ·制度论第27-29页
第1章 制度的基本理论第29-57页
   ·制度的基本内容第29-39页
     ·制度的含义第29-34页
     ·制度的维度第34-37页
     ·制度的功能第37-39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39-44页
     ·理解制度变迁的含义第39-42页
     ·制度变迁的方式第42-44页
   ·新的类比:制度技术观第44-57页
     ·制度规则观与制度物品观的问题第44-46页
     ·制度作用的夸大:制度决定和取代技术论第46-49页
     ·制度技术观:制度类似于生产技术第49-57页
第2章 意识形态的成功演变是中国的制度优势第57-85页
   ·意识形态理论与经济学第57-64页
     ·意识形态的含义第58-61页
     ·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61-64页
   ·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成功演变第64-85页
     ·改革之前意识形态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64-68页
     ·中国意识形态中的有利因素第68-73页
     ·中国意识形态演变的成功之处第73-77页
     ·中国意识形态成功转变的经验第77-85页
第3章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优势第85-123页
   ·中国政府具有泛利性第86-94页
     ·泛利性政府与经济发展第86-90页
     ·中国政府的泛利性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90-94页
   ·正视政府干预: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第94-123页
     ·有助于市场经济制度嵌入的政府干预第95-100页
     ·中国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制第100-107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主导的制度竞争和制度隔离第107-118页
     ·政府干预的正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第118-123页
第4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第123-165页
   ·对市场的再认识第123-138页
     ·市场的多样性第124-128页
     ·垄断是否是一种市场失灵第128-134页
     ·私有制前提下的市场交易是否一定有效率第134-138页
   ·囚徒困境视角下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分析第138-149页
     ·对囚徒困境模型的简介第139-140页
     ·具有稳定剥削解的奴隶和封建社会第140-143页
     ·资本主义制度的成就与内在矛盾第143-149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奔向合作解第149-165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优势来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第150-155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强化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程度第155-159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在于新型的所有制关系第159-165页
第5章 中国制度优势的弱化及对策第165-191页
   ·一些问题和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制度优势的弱化第165-182页
     ·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第165-171页
     ·中国政府官员的道德风险以及金融自由化观点削弱政府优势第171-176页
     ·中国公有制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理论上对所有制共生关系的冲击第176-182页
   ·巩固中国制度优势的思考和设想第182-191页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理想第183-185页
     ·治理官员道德风险和优化政府干预的一些设想第185-187页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所有制经济改革的设想第187-191页
参考文献第191-203页
作者简介第20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3-205页
后记第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经济周期非线性特征分析与经济周期测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