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网络经济时代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 第12页 |
·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敏捷制造的产生 | 第12-13页 |
·动态联盟是敏捷制造的组织形式 | 第13-1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盟员对联盟项目的选择问题 | 第16-20页 |
·盟主对候选盟员的挑选问题 | 第20-21页 |
·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 | 第21-22页 |
·运行过程的稳定性问题 | 第22-23页 |
·动态联盟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安全交互问题 | 第23-25页 |
·论文结构 | 第25-27页 |
2 盟员对联盟项目的选择问题研究 | 第27-50页 |
·盟员项目选择的定义 | 第27-28页 |
·盟员进行联盟项目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 第28-29页 |
·项目选择的过程及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 第29-32页 |
·项目选择过程 | 第29-30页 |
·项目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 第30-32页 |
·基于满意一致性模糊判断矩阵的项目选择方法 | 第32-40页 |
·动态联盟中项目选择的定量化方法 | 第32-33页 |
·基于满意一致性模糊判断矩阵的排序算法 | 第33-40页 |
·模糊判断矩阵及满意一致性的概念 | 第33-34页 |
·满意一致性分析及检验定理 | 第34-37页 |
·满意一致性检验算法 | 第37-38页 |
·满意一致性模糊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获取 | 第38-40页 |
·模糊判断矩阵的集结 | 第40页 |
·动态联盟项目挑选的算例分析 | 第40-49页 |
·基于满意一致判断矩阵的指标权重 | 第41-46页 |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41-45页 |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46页 |
·专家对项目进行两两评判 | 第46-48页 |
·单指标模糊判断矩阵的建立及一致性分析 | 第46-48页 |
·单指标多专家的满意一致性模糊判断矩阵的获取 | 第48页 |
·多指标多专家的模糊判断矩阵的集结及排序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3 盟主对候选盟员的选择问题研究 | 第50-6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0-51页 |
·盟员选择的语言判断矩阵法 | 第51-61页 |
·相关概念 | 第51-53页 |
·盟员选择的评价因素集的制定 | 第53-58页 |
·制定评价因素集应遵循的原则 | 第53-54页 |
·盟员评价应考虑的主要方面 | 第54-56页 |
·评价因素集的制定 | 第56-58页 |
·基于语言判断矩阵满意一致性的盟员选择方法 | 第58-61页 |
·基于严格偏好关系的语言判断矩阵分析 | 第58页 |
·增序语言判断矩阵 | 第58-60页 |
·非严格偏好关系的语言判断矩阵及其定理 | 第60-61页 |
·基于语言判断矩阵的判断算法 | 第61-62页 |
·算例分析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研究 | 第65-80页 |
·动态联盟利益及利益分配的涵义 | 第65-66页 |
·动态联盟合作利益的定义 | 第65页 |
·动态联盟合作利益分配的定义 | 第65-66页 |
·动态联盟中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 第66-67页 |
·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基本过程 | 第67-73页 |
·利益识别 | 第67-69页 |
·参与分配要素的价值确定 | 第69页 |
·建立基于契约的利益分配方案 | 第69-72页 |
·合资经营式的利益分配方案:按投入比例的产出共享模式 | 第70页 |
·插入兼容式的利益分配方案:固定支付模式 | 第70-71页 |
·转包式的利益分配方案:市场交易模式 | 第71页 |
·供应链式:基于贡献与风险共担的分配模式 | 第71-72页 |
·利益分配方案的调整 | 第72-73页 |
·最终利益分配 | 第73页 |
·基于风险的利益分配算法 | 第73-79页 |
·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简析 | 第73-74页 |
·Shapley值法模型描述 | 第74-75页 |
·基于风险的Shapley值算法修正 | 第75-77页 |
·算例分析 | 第77-79页 |
·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 | 第77-78页 |
·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结果分析 | 第78页 |
·修正的Shapley值利益分配算法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5 动态联盟中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安全交互技术研究 | 第80-9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0页 |
·组件式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和模型 | 第80-85页 |
·组件技术 | 第81页 |
·动态联盟组件式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 | 第81-83页 |
·软件架构的含义 | 第81-82页 |
·建立基于组件的信息系统软件构架 | 第82-83页 |
·基于组件技术的动态联盟GSM模型 | 第83-85页 |
·GSM中功能组件定义 | 第83-84页 |
·GSM模型介绍 | 第84-85页 |
·信息交互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策略 | 第85-93页 |
·动态联盟信息交互的安全属性分析 | 第85-86页 |
·动态联盟信息安全交互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 第86-91页 |
·信息加密的问题 | 第86页 |
·密钥传送的问题 | 第86-87页 |
·消息完整性和真实性的问题 | 第87-89页 |
·公钥和公钥所属人的绑定问题 | 第89-90页 |
·安全时间的问题 | 第90页 |
·资源的访问控制问题 | 第90-91页 |
·私钥的安全性问题 | 第91页 |
·基于PKI的动态联盟信息安全交互的参考模型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动态联盟合作的稳定性分析 | 第94-112页 |
·动态联盟不稳定性的涵义 | 第94-98页 |
·动态联盟不稳定性的定义 | 第94-95页 |
·动态联盟不稳定的类型 | 第95页 |
·动态联盟不稳定的理论学说 | 第95-98页 |
·影响动态联盟稳定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98-99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动态联盟稳定性分析 | 第99-110页 |
·目前的研究及不足 | 第99-100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动态联盟结盟原因分析 | 第100-105页 |
·模型假设 | 第100-101页 |
·对两企业独立研发情形的分析 | 第101-102页 |
·对两企业完全合作情形的分析 | 第102-105页 |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知识溢出水平的相机决策 | 第105-107页 |
·动态联盟的稳定性分析 | 第107-109页 |
·动态联盟的稳定性改进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7 结束语 | 第112-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科研项目参与情况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