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 第8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CAN 总线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 | 第9-10页 |
| ·CAN 总线在电动汽车上的运用 | 第10-11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现场总线分布式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平台的设计 | 第13-21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现场总线分布式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介绍 | 第13-14页 |
| ·现场总线概述 | 第14-17页 |
|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 第16-17页 |
| ·现场总线的通讯模式 | 第17页 |
| ·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 | 第17-20页 |
| ·课题选择CANBUS 的原因 | 第18-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1-44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电机控制器介绍 | 第21-22页 |
| ·系统硬件设计总体框架 | 第22-27页 |
| ·节点硬件设计系统选择 | 第23-24页 |
| ·DSP 技术以及芯片的选择 | 第24-26页 |
| ·DSP 系统的设计过程 | 第26-27页 |
| ·硬件模块设计 | 第27-34页 |
| ·DSP 外围模块设计 | 第27-31页 |
| ·A/D,I/O 模块设计 | 第31-33页 |
| ·TLC320AD50C 与TMS320VC5402 硬件接口设计 | 第33页 |
| ·TMS320AD50C 的初始化 | 第33-34页 |
| ·通讯模块设计 | 第34-43页 |
| ·串行通讯接口SCI 模块设计 | 第34-35页 |
| ·DSP 和PC 同步转异步串口方法实现 | 第35-37页 |
| ·CAN 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 ·SJA1000 内部结构和功能简介 | 第38-42页 |
| ·系统抗干扰设计和调试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4-64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物理层的功能 | 第45-46页 |
| ·物理层概念 | 第45页 |
| ·物理层的相关技术 | 第45-46页 |
| ·CAN 技术规范 | 第46-51页 |
| ·报文传送及其帧类型 | 第46-48页 |
| ·错误类型和界定 | 第48-49页 |
| ·位定时参数的确定 | 第49-51页 |
| ·CAN 控制器 | 第51-57页 |
| ·CAN 控制器概述 | 第51页 |
| ·CAN 控制器的操作 | 第51-57页 |
| ·通讯模块协议设计 | 第57-63页 |
| ·SAE-J1939 协议简介 | 第57-60页 |
| ·系统通讯协议的实施 | 第60-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电机控制系统监测平台调试 | 第64-71页 |
| ·CAN 总线技术在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 | 第64-65页 |
| ·系统功能 | 第64页 |
| ·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 第64-65页 |
| ·CAN 信号配置及程序 | 第65-67页 |
| ·PCMCIA -CAN 卡配置 | 第65-66页 |
| ·CAN 信号采集程序 | 第66-67页 |
| ·监控界面 | 第67页 |
| ·系统调试 | 第67-69页 |
| ·监控诊断系统与离合器试验 | 第67-68页 |
| ·试验部分结果举例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一、工作总结及创新点 | 第71页 |
| 二、经验总结 | 第71-72页 |
| 三、系统改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