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rO2、Al-ZrO2-C系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反应机理及性能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自蔓延燃烧反应法 | 第11-12页 |
| ·放热弥散法 | 第12-13页 |
| ·接触反应法 | 第13-14页 |
| ·气液反应合成法 | 第14页 |
| ·熔体直接氧化法 | 第14-15页 |
| ·机械合金化法 | 第15-16页 |
| ·混合盐反应法 | 第16页 |
| ·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 第16-18页 |
| ·原位反应的热力学 | 第16-17页 |
| ·原位反应的动力学 | 第17页 |
| ·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 ·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18-20页 |
|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18-19页 |
| ·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19-20页 |
|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第20页 |
| ·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在电子和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 第21页 |
| ·在国防军工中的应用 | 第21页 |
|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 ·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反应设计及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4-28页 |
| ·反应体系的选择 | 第24页 |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实验原材料 | 第24-25页 |
| ·实验设备及化学反应式 | 第25页 |
| ·分析测试手段 | 第25-26页 |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6页 |
| ·SEM分析 | 第26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6页 |
| ·差热扫描热分析(DSC) | 第26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6页 |
|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 第26页 |
| ·实验步骤与工艺流程 | 第26-28页 |
|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 ·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 第3章 原位反应体系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 第28-39页 |
| ·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 第28-34页 |
| ·热力学计算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 ·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 | 第29页 |
| ·本实验体系的热力学计算及分析 | 第29-34页 |
| ·反应体系的动力学分析 | 第34-38页 |
| ·DSC曲线分析 | 第34-35页 |
| ·Al-ZrO_2-C体系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35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XD法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9-52页 |
| ·C/ZrO_2摩尔比的影响 | 第39-42页 |
| ·球磨能量的影响 | 第42-46页 |
| ·球粉比 | 第42-44页 |
| ·球磨时间 | 第44-45页 |
| ·球磨能量影响显微组织的过程 | 第45-46页 |
| ·试样密实度 | 第46-47页 |
| ·增强相体积分数 | 第47-48页 |
| ·升温速率 | 第48-49页 |
| ·热挤压 | 第49-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与强化机制 | 第52-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拉伸试样的制备 | 第52页 |
| ·实验步骤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 ·抗拉强度与延伸率分析 | 第53-54页 |
| ·拉伸断口的SEM观察 | 第54-57页 |
| ·强化机制 | 第57-61页 |
| ·弥散强化 | 第57-59页 |
| ·细晶强化 | 第59页 |
| ·位错强化 | 第59-60页 |
| ·固溶强化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与磨损机制 | 第62-74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62页 |
| ·实验步骤 | 第62-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 ·材料磨损特征 | 第63-64页 |
| ·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 | 第64-67页 |
| ·复合材料的硬度 | 第67-68页 |
| ·磨损表面及亚表面形貌 | 第68-71页 |
| ·干滑动磨损机制分析 | 第71-73页 |
| ·磨粒磨损机制 | 第71-72页 |
| ·粘着磨损机制 | 第72-73页 |
| ·氧化磨损机制 | 第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