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概述 | 第7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技术、弹道修正技术原理简介 | 第10-12页 |
|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技术原理简介 | 第10-11页 |
| ·弹道修正技术原理简介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手段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复合增程弹射弹散布分析 | 第14-24页 |
| ·弹丸的起始扰动 | 第14-16页 |
| ·弹丸自身方面的因素 | 第14-15页 |
| ·发射药的因素 | 第15-16页 |
| ·气体动力学方面的因素 | 第16页 |
| ·底排部分的随机因素 | 第16-20页 |
| ·药剂自身特性 | 第17-19页 |
| ·药剂燃烧环境 | 第19-20页 |
| ·火箭部分的随机因素 | 第20-22页 |
| ·气象诸元的随机变化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3 复合增程一维弹道修正弹原理及弹道探测系统分析 | 第24-28页 |
| ·复合增程一维弹道修正弹构成 | 第24-25页 |
| ·复合增程弹一维弹道修正弹工作原理 | 第25页 |
| ·修正体制分析 | 第25-26页 |
| ·跟踪雷达原理 | 第26页 |
| ·雷达跟踪方式分析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基于多发射弹的弹道参数时序探测雷达搜索方式分析 | 第28-40页 |
| ·探测时机分析 | 第28-32页 |
| ·弹丸飞行时间 | 第29-30页 |
| ·弹丸空间散布分析 | 第30-32页 |
| ·波门指示 | 第32-39页 |
| ·波门指示的意义 | 第32-33页 |
| ·射程扩展量的计算 | 第33-34页 |
| ·波门指示的确定 | 第34-36页 |
| ·雷达搜索时间确定 | 第36-38页 |
| ·坐标转换公式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5 弹道参数时序探测数据处理方法 | 第40-53页 |
| ·滤波方法选择 | 第40页 |
| ·线性最小二乘法 | 第40-43页 |
| ·弹道参数拟合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 ·多项式拟合外推弹道参数 | 第44-45页 |
| ·野值处理 | 第45-49页 |
| ·野值对数据拟合结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 ·野值处理方法 | 第48-49页 |
| ·径向速度与切向速度的换算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6 射程修正量确定与指令信号编码 | 第53-59页 |
| ·射程修正量确定 | 第53-56页 |
| ·虚速法 | 第53-54页 |
| ·地面直角坐标系质心运动方程 | 第54-56页 |
| ·指令信号编码 | 第56-58页 |
| ·指令发射系统 | 第56-57页 |
| ·指令接收系统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7 总结 | 第59-61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9-60页 |
|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