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9页 |
一、写作目的 | 第6-7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7-9页 |
第一章 初识——中国形象从传说走向现实 | 第9-17页 |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的传播与中国形象的流传 | 第9-11页 |
第二节 明末天主教的传入与中国形象的初步形成 | 第11-17页 |
第二章 《中华大帝国史》和《利玛窦中国札记》的决定性作用 | 第17-25页 |
第一节 《中华大帝国史》与理想化的中国 | 第18-22页 |
第二节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意义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幻象——中国形象的乌托邦化与欧洲的“中国热” | 第25-34页 |
第一节 传教士笔下的魅力中国与欧洲中国风物热的形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对中国制度层面的美化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儒学思想的推介 | 第30-34页 |
第四章 转变——中国美好形象的破灭 | 第34-38页 |
第一节 礼仪之争与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下坡路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从乌托邦堕入地狱的转变 | 第35-38页 |
第五章 华夏幻想成因探究 | 第38-46页 |
第一节 传教士的特殊身份与现实目的的需要 | 第38-41页 |
第二节 中国人的自我文化优越感对传教士书写中国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文化误读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2-54页 |
详细摘要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