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1 发生的历史与现状 | 第10-11页 |
| 2 症状与传播途径 | 第11-14页 |
| ·症状 | 第11-12页 |
| ·病原 | 第12页 |
| ·传播途径 | 第12-14页 |
|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 第12页 |
| ·传毒介体灰飞虱 | 第12-13页 |
| ·获毒与传毒特点 | 第13-14页 |
| 3 近几年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 | 第14-16页 |
| ·传媒昆虫灰飞虱发生量大 | 第14页 |
| ·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比例高,抗病品种缺乏 | 第14-15页 |
| ·易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发生期吻合 | 第15页 |
| ·灰飞虱带毒率高 | 第15-16页 |
| 4 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选育 | 第16-18页 |
| 5 条纹病毒的检测 | 第18页 |
| 6 近几年生产上防治简况及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 ·防治灰飞虱药剂品种单一、次数频繁,化学农药带来的污染等环境问题无法估量 | 第18-19页 |
| ·生产上缺乏防治条纹病毒的有效药剂 | 第19页 |
| 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不同水稻品种对灰飞虱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2-24页 |
| 1 水稻品种 | 第22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灰飞虱及其条纹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24-3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 ·水稻品种 | 第24页 |
| ·试虫带毒率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4-30页 |
| ·灰飞虱不同虫量与条纹叶枯病显症及发病率的关系 | 第24-26页 |
| ·灰飞虱不同虫量与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关系 | 第26-28页 |
|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指标的确定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灰飞虱与稻株体内条纹病毒(RSV)的检测 | 第30-36页 |
| 1 灰飞虱体内条纹病毒的检测 | 第30-32页 |
| ·操作方法及步骤 | 第30-31页 |
| ·灰飞虱成虫的取样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 2 稻株体内条纹病毒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32-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 ·总RNA的提取 | 第33页 |
| ·RSV 病毒的 RT-PCR 检测体系 | 第33-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水稻条纹病毒壳蛋白 CP 基因的检测 | 第34-35页 |
| ·水稻条纹病毒毒蛋白 SP 基因的检测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的效果测定 | 第36-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 ·供试昆虫 | 第36页 |
| ·供试药剂 | 第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 第六章 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药剂筛选 | 第39-43页 |
| 1 几种病毒纯化剂对条纹病毒的钝化作用 | 第39-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 ·药剂种类 | 第39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 2 几种杀虫剂治虫控病的效果 | 第40-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试验所选药剂 | 第40页 |
| ·药剂施用方式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全文大讨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