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光芬顿与光催化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页
    1.2 染料废水的现状以及处理废水的技术第11-12页
    1.3 光催化高级氧化法第12-13页
        1.3.1 光催化降解染料的基本原理第12-13页
        1.3.2 光催化降解染料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4 光芬顿高级氧化法第13-14页
        1.4.1 光芬顿降解染料的基本原理第13-14页
        1.4.2 光芬顿降解染料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5 光芬顿与光催化高级氧化法半导体的研究及选择第14-15页
    1.6 动力学研究第15-17页
        1.6.1 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第15-16页
        1.6.2 动力学方程第16-17页
    1.7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7-19页
        1.7.1 研究目的第17页
        1.7.2 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实验部分第19-23页
    2.1 实验试剂第19页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19页
    2.3 光电性能测试及电极的制备第19页
    2.4 样品的表征第19-21页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19页
        2.4.2 X射线衍射第19-20页
        2.4.3 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第20页
        2.4.4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第20页
        2.4.5 光致发光荧光谱第20页
        2.4.6 比表面积测定第20页
        2.4.7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0页
        2.4.8 线性伏安扫描(LSV)第20页
        2.4.9 时间电流曲线(I-t)第20-21页
        2.4.10 电化学阻抗谱(EIS)第21页
    2.5 光芬顿与光催化降解染料测试第21-23页
        2.5.1 光源第21页
        2.5.2 实验装置第21-22页
        2.5.3 评价方法第22-23页
3 基于Fe掺杂g-C_3N_4的污染物光降解及动力学第23-35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样品的制备第23-2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4-33页
        3.3.1 形貌分析第24页
        3.3.2 组成与结构分析第24-27页
        3.3.3 光吸收特性分析第27-28页
        3.3.4 光电化学分析第28-29页
        3.3.5 光降解性能与动力学研究第29-31页
        3.3.6 催化剂的稳定性第31-32页
        3.3.7 光芬顿降解的反应机理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4 基于g-C_3N_4的免双氧水光芬顿污染物降解及动力学第35-52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样品的制备第3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5-50页
        4.3.1 形貌分析第36页
        4.3.2 组成与结构分析第36-39页
        4.3.3 光吸收特性分析第39-41页
        4.3.4 光降解性能与动力学研究第41-45页
        4.3.5 催化剂的稳定性第45-47页
        4.3.6 免双氧水光降解的反应机理第47-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5 基于BiVO_4的免双氧水光芬顿污染物降解及动力学第52-62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样品的制备第52-5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5.3.1 形貌分析第53页
        5.3.2 组成与结构分析第53-54页
        5.3.3 光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及动力学研究第54-57页
        5.3.4 光降解诺氟沙星的性能及动力学研究第57-58页
        5.3.5 催化剂的稳定性第58-59页
        5.3.6 免双氧水光芬顿降解的反应机理第59-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主要结论第62页
    6.2 研究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附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氧空位缺陷构建高效电解水催化剂的研究
下一篇:玉米秸秆新鲜度对其发酵饲料品质和肉牛生长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