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地方史志论文

十八至二十世纪初东部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以喀喇沁地区旗制与旗民社会为中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前言第11-18页
 一、选题及其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概况与本文研究内容第12-14页
 三、主要史料介绍第14-18页
第一章 喀喇沁地区苏木制与基层社会组织第18-51页
 第一节 喀喇沁地区苏木制第18-36页
  一 喀喇沁三旗苏木数目考第18-22页
  二 丁数的减少及其影响第22-36页
   1、丁数的减少第24-26页
   2、丁数减少的原因第26-34页
   3、丁数减少的影响第34-36页
 第二节 喀喇沁蒙古人基层社会组织及其变迁第36-51页
  一 什长制与族长制第36-38页
  二 屯达第38-40页
  三 达玛拉与达鲁噶——保甲制在喀喇沁蒙古人社会中的推行第40-45页
  四 太平社——喀喇沁地区村落联合体第45-51页
第二章 喀喇沁地区汉民管理与蒙古、民人交涉事件的审理第51-79页
 第一节 移民定居与蒙汉杂居村落的形成第51-57页
 第二节 汉民管理与蒙古、民人交涉事件的审理第57-79页
  一 理事司员的派遣与理事同知、理事通判的设置第58-71页
  二 "二元管理体制"与"三堂会审制度"第71-76页
  三 关于"归化蒙古人"第76-79页
第三章 八沟、塔子沟税务与喀喇沁三旗财政贫困化第79-95页
 第一节 八沟、塔子沟税银与蒙旗赏银第79-84页
 第二节 喀喇沁三旗财政贫困化及其原因第84-95页
第四章 旗民社会剖析第95-132页
 第一节 阿勒巴图及其阿勒巴第95-109页
  一 阿勒巴图及其苏木阿勒巴第97-107页
  二 所属诺颜的阿勒巴剥削——以四等塔布囊巴达尔胡案为例第107-109页
 第二节 旗民经济生活贫困化与灾荒救济第109-125页
  一 经济生活贫困化及其原因第109-122页
  二 灾荒与救济第122-125页
 第三节 移民开垦后的喀喇沁蒙古人社会第125-132页
  一 喀喇沁蒙古人生产方式的变化第125-129页
  二 喀喇沁蒙古人生活习俗的变化第129-132页
结语第132-136页
 一、基础史料的挖掘和运用方面第132-133页
 二、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方面第133-136页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第136-1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1-142页
后记第142-143页
附图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权限争议的处理机制
下一篇:定制营销在服装业实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