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 第10-11页 |
·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 第10页 |
·SO_2的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 | 第11-13页 |
·SO_2对植物的危害 | 第11页 |
·NO_X对植物的危害 | 第11-12页 |
·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 | 第12页 |
·臭氧对植物的危害 | 第12页 |
·氯对植物的危害 | 第12-13页 |
·复合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页 |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及抗性机理 | 第13-17页 |
·植物抵抗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基础 | 第13-14页 |
·植物抵抗大气污染的形态学基础 | 第14-15页 |
·表皮细胞角质层 | 第14页 |
·表皮毛 | 第14页 |
·气孔 | 第14页 |
·叶片特征 | 第14页 |
·综合形态结构 | 第14-15页 |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机理 | 第15-17页 |
·植物叶片结构的阻挡作用 | 第15页 |
·植物生理机能的抵抗作用 | 第15-16页 |
·植物的代谢转化作用 | 第16页 |
·植物保护系统的作用 | 第16页 |
·植物旺盛代谢的作用 | 第16-17页 |
·外界因素对彩叶植物叶片色素的影响 | 第17-19页 |
·环境因素对植物叶片色素的影响 | 第17-18页 |
·温度对植物叶片色素的影响 | 第17页 |
·光照对植物叶片色素的影响 | 第17-18页 |
·土壤条件和季节对植物叶片色素的影响 | 第18页 |
·PH 值对植物叶片色素的影响 | 第18页 |
·SO_2对植物叶绿素的影响 | 第18-19页 |
·彩色植物的呈色机理 | 第19-20页 |
·叶片呈色决定于色素变化 | 第19页 |
·春、秋色叶植物呈色机理 | 第19页 |
·常色叶植物呈色机理 | 第19-2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熏气方法 | 第21页 |
·测定方法 | 第21-23页 |
·膜透性和PH 值的测定 | 第21-22页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MDA 含量、SOD、POD 和CAT 活性和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硫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花青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SO_2对四种李属彩叶树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3-28页 |
·对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第23-24页 |
·对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5页 |
·对叶液PH 值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四种彩叶树木叶片的吸硫量 | 第26-27页 |
·四种彩叶树木对SO_2抗性能力的综合评定 | 第27-28页 |
·SO_2对四种李属彩叶树木叶片色素的影响 | 第28-32页 |
·对叶片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对叶片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对叶片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对叶片叶绿素B 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叶片叶绿素(A+B)含量与叶绿素A/B 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4 讨论 | 第32-34页 |
5 结论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附图 | 第43-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