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34页 |
1 镍系催化剂历史回顾 | 第13-18页 |
·添加第四组分及分子量跃升剂 | 第15-16页 |
·不同烷基铝 | 第16页 |
·硼(或氟)组分 | 第16-17页 |
·(镍-氟)一铝体系 | 第17-18页 |
2 催化机理 | 第18-24页 |
·π-烯丙基镍机理 | 第18-19页 |
·M.C.Throkmorton模型 | 第19-20页 |
·Tk(?)é的假定 | 第20-24页 |
·Al-Ni相互作用机理及产物 | 第21-22页 |
·B-Ni相互作用机理及产物 | 第22-23页 |
·Al-B相互作用机理及产物 | 第23页 |
·丁二烯与Ni-B-Al间的反应 | 第23-24页 |
3 聚合机理 | 第24-25页 |
·π-烯丙基机理 | 第24-25页 |
·单金属配位体机理 | 第25页 |
·返扣配位机理 | 第25页 |
4 镍系催化剂聚合特征 | 第25-30页 |
·催化剂配比 | 第26页 |
·Al/Ni值 | 第26页 |
·Al/B值 | 第26页 |
·Ni/Bd值 | 第26页 |
·陈化方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Al-B-Ni陈化方式 | 第26-27页 |
·Ni-B-Al陈化方式 | 第27页 |
·Ni-Al-B陈化方式 | 第27-28页 |
·添加剂正辛醇对聚合的影响 | 第28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28-29页 |
·聚合温度对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第29页 |
·凝胶含量对丁二烯橡胶的影响 | 第29-30页 |
5 聚合动力学 | 第30-32页 |
6 镍系催化剂研究的进展 | 第32-33页 |
·提高转化率和顺式结构含量 | 第32页 |
·制备冷流性能良好的BR | 第32页 |
·制备高门尼BR | 第32页 |
·制备低门尼BR | 第32页 |
·制备高强度和高粘度的BR | 第32页 |
·Ni(naph)_2-Al(i-Bu)_3-ZnR_2-BF_3OEt_2合成高顺式聚丁二烯 | 第32页 |
·加入MgBu_2合成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 第32-33页 |
·其它 | 第33页 |
7 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1 主要原材料及处理 | 第34-35页 |
2 聚合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 聚合物微观结构表征及仪器 | 第35-37页 |
·粘度及分子量的测定 | 第35页 |
·凝胶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分子量分布 | 第35-36页 |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75页 |
1 Ni(naph)_2-(i-Bu)_3Al-BF_3·OEt_2-C_8H_(17)OH催化体系 | 第37-41页 |
·ROH/B值对聚合的影响 | 第37页 |
·Al/Ni值对聚合的影响 | 第37-39页 |
·Al/B值对聚合的影响 | 第39-40页 |
·聚合温度对聚合的影响 | 第40-41页 |
·凝胶含量 | 第41页 |
2 交换反应中酚类的选择 | 第41-43页 |
3 Ni(naph)_2-(i-Bu)_2AlOC_6H_4CH_3-(i-Bu)_2AlOC_8H_(17)-BF_3·OEt_2催化体系 | 第43-57页 |
·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3-49页 |
·聚合温度对聚合的影响 | 第43-45页 |
·Al/B比对聚合的影响 | 第45-46页 |
·Al/Ni比对聚合的影响 | 第46-47页 |
·催化剂用量及丁二烯浓度对聚合的影响 | 第47-49页 |
·聚合条件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9-50页 |
·凝胶含量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第49-50页 |
·聚合物中各链节单元所占百分含量 | 第50页 |
·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 第50-57页 |
·体系的聚合反应类型 | 第50-51页 |
·影响聚合速度的因素 | 第51-54页 |
·单体浓度对聚合速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主催化剂浓度对聚合速度的影响 | 第53页 |
·聚合温度对聚合速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有关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54-57页 |
·活性中心浓度 | 第54-55页 |
·链增长速度常数 | 第55-56页 |
·活性中心寿命 | 第56-57页 |
·催化剂利用率 | 第57页 |
4 Ni(naph)_2-[(i-Bu)_3Al-(C_6H_4CH_3OH-C_8H_(17)OH)]-BF_3·OEt_2催化体系 | 第57-63页 |
·不同-OH/Al比对聚合活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的影响 | 第59页 |
·聚合时间对聚合的影响 | 第59-60页 |
·Al/Ni比对聚合的影响 | 第60-61页 |
·Al/B对聚合的影响 | 第61-62页 |
·聚合温度对聚合的影响 | 第62-63页 |
5 Ni(naph)_2-(i-Bu)_3Al-[(C_6H_4CH_3OH-ROH)-BF_3·OEt_2]催化体系 | 第63-75页 |
·聚合条件对聚合的影响 | 第63-68页 |
·聚合温度对聚合的影响 | 第63页 |
·-OH/B比对聚合的影响 | 第63-65页 |
·催化剂用量及丁二烯浓度对聚合的影响 | 第65-67页 |
·Al/Ni比对聚合的影响 | 第67-68页 |
·Al/B比对聚合的影响 | 第68页 |
·聚合条件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8-69页 |
·聚合动力学 | 第69-75页 |
·体系反应类型 | 第69-71页 |
·影响聚合速度的因素 | 第71-73页 |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73-75页 |
·活性中心浓度 | 第73-74页 |
·催化剂利用率α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