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页 |
一 儒家德治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6-21页 |
(一) 儒家德治思想的价值来源—儒家的天人合一观 | 第9-14页 |
(二) 儒家德治思想的德性基础—儒家的人性观 | 第14-21页 |
二 儒家德治的理论体系 | 第21-32页 |
(一) 内圣外王—德治的政道理想 | 第21-25页 |
(二) 德主刑辅—德治的治道原则 | 第25-32页 |
三 儒家德治的实践途径 | 第32-35页 |
(一) 儒家道德教化的基础与对象 | 第32-33页 |
(二) 儒家道德教化的方法 | 第33-35页 |
四 儒家的社会理想—大同社会 | 第35-39页 |
五 儒家德治思想的实践历程 | 第39-45页 |
(一) 德治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 | 第39-44页 |
(二) 德治思想与封建社会的荣辱兴衰。 | 第44-45页 |
六 儒家德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45-51页 |
(一) 儒家德治思想的消极因素解析 | 第45-46页 |
(二) 儒家德治思想的积极因素解析。 | 第46-48页 |
(三)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48-51页 |
结束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