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半刚性基层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半刚性基层参数设计研究 | 第16-34页 |
§2.1 路面结构对基层性能的要求 | 第16-17页 |
§2.2 现行技术指标 | 第17-18页 |
§2.3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 第18-29页 |
§2.3.1 路面结构的拟定 | 第18-19页 |
§2.3.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采用的破坏模式 | 第19-20页 |
§2.3.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第20-29页 |
§2.4 层间接触条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集料级配设计和级配评价 | 第34-52页 |
§3.1 集料级配的设计 | 第34-43页 |
§3.1.1 级配理论及级配设计方法研究 | 第34-37页 |
§3.1.2 粗集料级配设计 | 第37-41页 |
§3.1.3 细集料级配设计 | 第41-43页 |
§3.2 集料级配的评价 | 第43-50页 |
§3.2.1 贝雷法对集料级配的评价 | 第44-48页 |
§3.2.2 集料级配骨架性的体积指标判定 | 第48-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 第52-77页 |
§4.1 原材料性质分析 | 第52-53页 |
§4.1.1 水泥 | 第52页 |
§4.1.2 粉煤灰 | 第52页 |
§4.1.3 石灰 | 第52页 |
§4.1.4 集料 | 第52-53页 |
§4.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53-56页 |
§4.2.1 集料级配选择 | 第53页 |
§4.2.2 结合料剂量的确定 | 第53-56页 |
§4.2.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案 | 第56页 |
§4.3 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研究 | 第56-63页 |
§4.3.1 强度特性 | 第56-57页 |
§4.3.2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57-60页 |
§4.3.3 劈裂强度 | 第60-61页 |
§4.3.4 抗压回弹模量 | 第61-63页 |
§4.3.5 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的关系 | 第63页 |
§4.4 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研究 | 第63-74页 |
§4.4.1 应变片电测法 | 第63-67页 |
§4.4.2 静态电阻应变仪 | 第67-68页 |
§4.4.3 线路的连接 | 第68页 |
§4.4.4 温度收缩 | 第68-72页 |
§4.4.5 干燥收缩 | 第72-74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74-77页 |
第五章 高性能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 | 第77-93页 |
§5.1 原材料性质分析 | 第77页 |
§5.1.1 水泥 | 第77页 |
§5.1.2 集料 | 第77页 |
§5.2 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77-80页 |
§5.2.1 混合料级配选择 | 第77页 |
§5.2.2 集料级配的剪切试验 | 第77-80页 |
§5.2.3 配合比设计 | 第80页 |
§5.3 强度特性 | 第80-84页 |
§5.3.1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80-82页 |
§5.3.2 劈裂强度 | 第82-84页 |
§5.4 刚度特性 | 第84-85页 |
§5.5 收缩特性 | 第85-89页 |
§5.5.1 温缩试验 | 第85-88页 |
§5.5.2 干缩试验 | 第88-8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9-93页 |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