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磁性材料、铁氧体论文--铁氧体、氧化物磁性材料论文

ZnO-TiO2系介电陶瓷/NiZnCu铁氧体叠层低温共烧兼容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本文主要创新成果第9-10页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第10-11页
目录第11-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ZnO-TiO_2系介电陶瓷研究概述及性能指标第16-22页
     ·ZnO-TiO_2陶瓷相结构的研究第16-18页
     ·特殊工艺合成单相ZnTiO_3陶瓷的研究第18页
     ·ZnO-TiO_2陶瓷的掺杂改性研究第18-20页
     ·ZnO-TiO_2系高频介电陶瓷低温烧结研究第20页
     ·ZnO-TiO_2系介电陶瓷的主要性能指标第20-22页
   ·NiZn铁氧体材料概述第22-24页
     ·Ni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第23-24页
     ·NiZn铁氧体的低温烧结第24页
   ·异种材料共烧研究概述第24-2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3-40页
   ·陶瓷试样的制备工艺第33-35页
   ·陶瓷试样的密度第35-36页
   ·陶瓷试样的径向收缩率第36页
   ·材料相组成的测试与分析第36页
   ·热分析第36-37页
   ·微观组织及成分分析第37页
     ·透射电镜及电子衍射分析第37页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第37页
   ·陶瓷试样的颗粒尺寸第37-38页
   ·陶瓷试样介电性能测试第38页
     ·陶瓷试样低频介电性能测试第38页
     ·陶瓷试样微波介电性能测试第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第三章 钛酸锌陶瓷的低温烧结第40-64页
   ·引言第40页
   ·实验过程第40-41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60页
     ·原料活性对ZnTiO_3陶瓷烧结的影响第41-42页
     ·WO_3和V_2O_5掺杂钛酸锌陶瓷的低温烧结及其机制第42-47页
     ·V_2O_5对ZnTiO_3陶瓷点阵参数的影响第47-48页
     ·WO_3和V_2O_5掺杂钛酸锌陶瓷的介电性能第48-50页
     ·V_2O_5-B_2O_3复合掺杂钛酸锌陶瓷的低温烧结、相转变及晶粒生长动力学特性第50-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第四章A 位及B位离子取代对ZnTiO_3陶瓷相结构、烧结特性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第64-90页
   ·引言第64页
   ·Mg、Sn取代量及助烧剂加入量第64-65页
   ·ZMT陶瓷的低温烧结、相结构和介电性能第65-71页
     ·V_2O_5掺杂量对ZMT陶瓷烧结密度的影响第65-66页
     ·Mg含量对ZMT陶瓷烧结密度的影响第66-67页
     ·Mg含量对ZMT陶瓷相组成的影响第67-69页
     ·ZMT陶瓷的显微组织第69-70页
     ·ZMT陶瓷的介电性能第70-71页
   ·ZnO-(1-x)TiO_2-xSnO_2陶瓷的相结构、低温烧结和介电性能第71-79页
     ·ZnO-(1-x)TiO_2-xSnO_2陶瓷的相结构第71-75页
     ·ZnO-(1-x)TiO_2-xSnO_2陶瓷的显微组织形貌第75-76页
     ·ZnO-(1-x)TiO_2-xSnO_2陶瓷的密度及收缩率第76-77页
     ·ZnO-(1-x)TiO_2-xSnO_2陶瓷的介电性能第77-79页
   ·ABO_3型钛铁矿结构材料的容差因子第79-85页
     ·引言第79-80页
     ·ABO_3钛铁矿容差因子的建立第80-81页
     ·ABO_3钛铁矿结构稳定性分析第81-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第五章 ZnTiO_3介电陶瓷与NiZnCu铁氧体叠层低温共烧行为的研究第90-99页
   ·引言第90页
   ·ZT介电陶瓷和NZC铁氧体的低温烧结行为第90-93页
   ·ZT/NZC共烧体的界面扩散和界面反应第93-96页
   ·ZT/NZC叠层共烧体的介电性能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第六章 ZMT介电陶瓷与NZC铁氧体叠层低温共烧行为的研究第99-121页
   ·引言第99页
   ·ZMT3/NZC叠层低温共烧行为第99-108页
     ·ZMT3和NZC烧结动力学第99-102页
     ·ZMT3/NZC叠层共烧体的翘曲分析第102-106页
     ·ZMT3/NZC的叠层低温共烧第106-108页
   ·ZMT3/HH2/NZC和ZMT3/ZMT1/NZC叠层低温共烧行为第108-116页
     ·ZMT3/HH2/NZC和ZMT3/ZMT1/NZC共烧体的界面显微组织第108-110页
     ·ZMT3/HH2/NzC和ZMT3/ZMT1/NzC共烧体的界面扩散第110-116页
   ·ZMT3/HH2/NZC和ZMT3/ZMT1/NZC叠层共烧体的介电性能第116-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第七章 ZMT3/NZC/ZMT3与NzC/ZMT3/NZC"三明治"结构叠层体低温共烧研究第121-142页
   ·引言第121-123页
   ·"三明治"叠层结构的设计第123-125页
   ·"三明治"叠层结构共烧体的显微组织形貌第125-127页
   ·裂纹产生的机制第127-128页
   ·"三明治"叠层结构共烧体的界面扩散第128-131页
   ·"三明治"叠层结构共烧体的密度第131-134页
   ·"三明治"叠层结构共烧体的介电性能第134-138页
   ·不同类型叠层共烧体介电性能总结第138-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2页
第八章 全文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第142-144页
   ·全文主要结论第142-143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建议第143-14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的专利第144-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GC-1α和PGC-1β表达调控及其对脂肪细胞线粒体发育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XML的分布式数据库集成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