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价格与流通费用论文--物价论文

特征价格法与上海住宅价格的决定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8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0-12页
   ·住宅的基本特征及一些概念界定第12-14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5-18页
第一章 住宅价格空间差异的理论分析第18-37页
   ·住宅价格空间差异的宏观理论:城市经济学视角第18-26页
     ·原因I:企业的投标租金曲线第18-19页
     ·原因II:公共物品投资的空间差异与亨利·乔治定理第19-21页
     ·原因III:居民的投标租金曲线第21-25页
     ·总结第25-26页
   ·住宅价格空间差异分析的微观技术:特征价格法第26-37页
     ·特征价格法的起源与发展第26-28页
     ·特征价格法理论基础I:Lancaster的消费者理论第28-30页
     ·特征价格法理论基础II:Rosen的隐形市场理论第30-37页
第二章 Hedonic模型的函数形式与具体应用第37-57页
   ·参数形式及其争论第37-43页
     ·函数形式第37-39页
     ·模型评价的标准第39页
     ·函数形式的争论第39-41页
     ·非参数回归方法第41-43页
   ·模型的潜在问题及处理措施第43-48页
     ·模型参数设定问题第43-45页
     ·多重共线性第45-47页
     ·市场细分的问题第47-48页
     ·特征价格方法的局限性及其与其他方法的争论第48页
   ·Hedonic价格模型的具体应用及相关文献第48-57页
     ·价格指数的编制第49-50页
     ·建筑特征的估值第50-51页
     ·邻里因素对人们的影响的评价第51-54页
     ·公共设施价值的评估第54-55页
     ·政府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第55-56页
     ·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模型的验证和完善第56页
     ·其他领域第56-57页
第三章 上海市住宅市场发展的总体描述第57-78页
   ·上海住宅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第57-67页
     ·1993年前的上海住宅房地产业第57-59页
     ·1994年~1997年住房体制改革前:低市场化阶段第59页
     ·1998年~1999年:改革后的徘徊和调整第59-60页
     ·2000年~2005年5月:快速发展阶段第60-65页
     ·2005年5月后住房市场的适度回调第65-66页
     ·结论与启示第66-67页
   ·上海市住宅市场的总体特征:2004年7月~2006年6月第67-70页
     ·成交量大幅振荡,成交价格小幅波动第67-69页
     ·住宅成交价格空间差异明显第69-70页
   ·变量的选取及简单统计描述第70-78页
     ·变量的选取第70-74页
     ·住宅均价的描述性统计第74-78页
第四章 到CBD距离、交通可达性与上海住宅价格的地理空间差异第78-95页
   ·引言第78页
   ·区位重要性的相关研究第78-81页
     ·“区位重要性”的理论文献第79页
     ·相关经验研究第79-81页
   ·数据说明及变量定义第81-86页
     ·上海住宅价格的空间差异:背景及数据说明第81-84页
     ·定义变量及简单描述第84-86页
     ·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第86页
   ·特征价格模型和回归方程第86-88页
   ·回归结果和讨论第88-91页
   ·价格梯度方向性的进一步讨论第91-92页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探讨第92-95页
第五章 商业便利性与住宅价格:基于上海的经验研究第95-109页
   ·引言第95-96页
   ·理论模型和相关经验研究第96-98页
   ·研究对象、变量定义及描述第98-101页
     ·研究对象第98-99页
     ·变量定义第99-101页
     ·简单统计描述第101页
   ·计量模型:对特征价格法的说明第101-103页
   ·回归结果第103-105页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探讨第105-109页
第六章 长三角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差异及决定因素第109-117页
   ·长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差异第109-110页
   ·住宅价格宏观决定因素的相关研究第110-111页
   ·理论模型第111-113页
   ·数据收集及实证结果第113-115页
     ·数据收集和指标筛选第113页
     ·函数形式第113-114页
     ·实证结果第114-115页
   ·结论第115-117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117-125页
   ·主要结论第117-120页
   ·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第120-122页
     ·学术价值第120页
     ·应用价值第120-122页
   ·本文研究不足及进一步展望第122-125页
【中文参考文献】第125-127页
【英文参考文献】第127-139页
附录 1: 106板块区域划分说明第139-143页
附录 2: 106板块特征各属性说明第143-149页
附录 3: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研究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泥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中自然主义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