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油烟机总装流水线系统化平衡技术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流水线平衡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流水线实用平衡技术 | 第15-16页 |
| ·家电业相关改善案例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流水线平衡目标分析与方法研究 | 第18-21页 |
| ·改善目标分析 | 第18页 |
| ·改善前流水线的主要特点 | 第18-19页 |
| ·流水线平衡的宏微观结合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 第19-20页 |
| ·宏观层次的最少工作站数的核定 | 第19页 |
| ·宏微观的连接桥梁——运转分析法 | 第19-20页 |
| ·微观层的程序、操作与动作研究 | 第20页 |
| ·持续改进与动态平衡研究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基于生产计划与排序约束的最少工作站数 | 第21-29页 |
| ·上海林内吸油烟机流水线组成 | 第21-24页 |
| ·流水线工作站组成及布置方式 | 第21-22页 |
| ·工序时间定额及平衡评价指标 | 第22-24页 |
| ·基于生产计划的最少工作站数确定 | 第24-27页 |
| ·单品种流水线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 ·单品种流水线平衡问题的启发式解法 | 第25-27页 |
| ·流水线改进方向确定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流水线运转分析与改善研究 | 第29-35页 |
| ·运转分析方法简介 | 第29-31页 |
| ·运转分析观测的类型 | 第29-30页 |
| ·工作取样 | 第30-31页 |
| ·运转分析与结果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流水线的程序,操作和动作分析研究 | 第35-53页 |
| ·关键工作站的工序、工步组成 | 第35页 |
| ·“风机总装”的流程分析 | 第35-40页 |
| ·程序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 第35-36页 |
| ·流程分析图 | 第36-38页 |
| ·运用ECRS 进行改善 | 第38页 |
| ·程序分析的小结 | 第38-40页 |
| ·“风机总装”的操作分析 | 第40-45页 |
| ·操作分析的方法 | 第40页 |
| ·工序1 的操作分析 | 第40-42页 |
| ·工序2 的操作分析 | 第42-44页 |
| ·工序3 的操作分析 | 第44-45页 |
| ·操作分析小结 | 第45页 |
| ·“风机总装”的动作分析 | 第45-49页 |
| ·动作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 第45页 |
| ·工作站的MOD 分析 | 第45-48页 |
| ·动作分析的小结 | 第48-49页 |
| ·工作站持续改善 | 第49-52页 |
| ·寻找新的关键工作站 | 第49页 |
| ·对新的关键工作站进行程序,操作和动作分析 | 第49-50页 |
| ·再寻找新的关键工作站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流水线的动态平衡管理与实施 | 第53-58页 |
| ·常用流水线动态平衡研究方法 | 第53-56页 |
| ·实现设备“零故障” | 第53-54页 |
| ·运用TQM 持续的改进质量 | 第54页 |
| ·运用55 管理 | 第54-55页 |
| ·开展看板管理 | 第55-56页 |
| ·实施与结果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全文总结 | 第58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附录1 流水线改善前各工作站时间定额 | 第62-65页 |
| 附录2 流水线改善后各工作站时间定额 | 第65-68页 |
| 附录3 工作站和改善前操作过程图片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