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论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架构 | 第12-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五、选题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百年大计—教育文献综述 | 第21-66页 |
第一节 比较教育文献综述 | 第21-34页 |
一、比较教育学的发展——独立学科的形成 | 第21-23页 |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与内涵 | 第23-27页 |
三、比较教育的研究类型 | 第27-29页 |
四、比较教育学与中美公关高等教育的研究 | 第29页 |
五、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六、公共关系当代的教学与教材 | 第31-34页 |
第二节 高等教育文献综述 | 第34-44页 |
一、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综述 | 第34-35页 |
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综述 | 第35-44页 |
第三节 “公共关系”教育文献综述 | 第44-61页 |
一、美国公共关系教育研究综述 | 第44-46页 |
二、中国内地及港、台公关教育研究综述 | 第46-61页 |
第四节 中国公共关系非学历教育与职业综述 | 第61-66页 |
一、中国内地公共关系职业的现状素描 | 第61-62页 |
二、中国内地公共关系职业化发展 | 第62-64页 |
三、职业培训项目、设计与现况 | 第64-66页 |
第二章 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之比较分析 | 第66-113页 |
第一节 中国公共关系教育回顾与现况 | 第66-81页 |
一、公关教育历史及公关组织机构 | 第66-69页 |
二、夲科及硕士之公关课程 | 第69-75页 |
三、师资与教学 | 第75-77页 |
四、公共关系科研、专着现状素描 | 第77-81页 |
第二节 美国公共关系教育回顾与现况 | 第81-106页 |
一、公关教育历史及公关组织机构 | 第81-89页 |
二、夲科及硕士公关课程 | 第89-102页 |
三、美国公共关系师资 | 第102-104页 |
四、美国公共关系科研、专着现状素描 | 第104-106页 |
第三节 中美公共关系教育对比与讨论 | 第106-113页 |
一、公共关系学科定位 | 第106-108页 |
二、公共关系课程设置 | 第108-109页 |
三、公共关系师资 | 第109-110页 |
四、教学方法 | 第110-111页 |
五、公共关系科研、专着与学术期刊 | 第111页 |
六、公关专业组织的角色 | 第111-113页 |
第三章 中美公关教育与交叉学门之比较分析 | 第113-150页 |
第一节 公关教育与传播教育之比较分析 | 第113-122页 |
一、从传播学方向谈公关理论来源 | 第113-116页 |
二、公共关系与传播的交集 | 第116-118页 |
三、中国的传播教育与公关教育 | 第118-122页 |
第二节 公关教育与管理/行政科学教育之比较分析 | 第122-129页 |
一、从管理学视角谈公关教育 | 第123-125页 |
二、从“公共管理”视角谈公关教育 | 第125-127页 |
三、中国的公共管理教育与公关教育 | 第127-129页 |
第三节 公关教育与广告教育之比较分析 | 第129-139页 |
一、广告教育的现况与分析 | 第129-131页 |
二、广告教育与公关教育的交集与差异 | 第131-136页 |
三、中国的广告教育与公关教育 | 第136-139页 |
第四节 公关教育与营销教育之比较分析 | 第139-150页 |
一、公关与营销之关系与模式 | 第139-143页 |
二、公关教育中的营销传播 | 第143-147页 |
三、IMC整合营销传播现状素描 | 第147-150页 |
第四章 产业界与教育界的互动:探索公共关系教育发展之路 | 第150-168页 |
第一节 公共关系实践的背景与问题 | 第150-156页 |
一、公共关系实践现况 | 第150-152页 |
二、公共关系教育与实践之间的问题 | 第152-156页 |
1. 公关实践项目对现行教学内容的挑战 | 第152-153页 |
2. 公关实践的专业服务概念 | 第153-154页 |
3. 媒体关系与新媒体 | 第154-156页 |
第二节 公共关系理论与操作的议题 | 第156-160页 |
一、行业人士对公共关系学科定位与课程建议 | 第156-157页 |
二、公关人员基本职业技能与素质需求 | 第157-159页 |
三、公关实践的市场与需求变化 | 第159-160页 |
第三节 产业界与公共关系教育界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 第160-163页 |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分享 | 第160-161页 |
二、交流平台与产学关系的布建 | 第161-163页 |
第四节 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之探讨 | 第163-168页 |
一、专业办学的思维 | 第164-165页 |
二、公关教育的趋势与挑战 | 第165-168页 |
第五章 中国公关高等教育的建议与结论 | 第168-178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发现与结论 | 第168-172页 |
第二节 课程设置建议模式之选择与调整 | 第172-175页 |
一、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式 | 第173-174页 |
二、动态环境与调整 | 第174-175页 |
第三节 夲研究的主要价值 | 第175-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