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驰名商标保护概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驰名商标的内涵——特殊保护 | 第11-14页 |
一、国际条约与国内立法中的驰名商标 | 第11-12页 |
二、商标专用权之外的特殊保护 | 第12-13页 |
三、特殊保护的合理性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驰名商标保护的误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驰名商标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混淆理论 | 第15-19页 |
一、国际条约与各国立法中的混淆理论 | 第16-17页 |
二、直接混淆与间接混淆 | 第17-18页 |
三、混淆理论的局限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联想理论 | 第19-21页 |
一、比荷卢联想理论 | 第19-20页 |
二、欧盟对联想理论的态度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美国的反淡化理论 | 第21-25页 |
一、反淡化理论的提出 | 第21-23页 |
二、《联邦商标反淡化法》及其发展 | 第23-25页 |
第四节 对各种理论的思考 | 第25-26页 |
一、联想和淡化对混淆理论的补充 | 第25页 |
二、理论基础的选择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各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和实践 | 第26-35页 |
第一节 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立法 | 第26-29页 |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 第26-27页 |
二、TRIPS 协议 | 第27-28页 |
三、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联合建议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欧盟对声誉商标的保护 | 第29-32页 |
一、在非类似商品上的保护 | 第29-31页 |
二、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的保护 | 第31页 |
三、欧洲各国的司法实践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美国对著名商标的保护 | 第32-35页 |
一、著名商标的内涵 | 第32-34页 |
二、淡化的认定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和实践 | 第35-55页 |
第一节 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立法沿革 | 第35-40页 |
一、《巴黎公约》的国内适用 | 第35-36页 |
二、《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与《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 | 第36-38页 |
三、《商标法》与《商标法实施条例》 | 第38页 |
四、相关司法解释 | 第38-40页 |
第二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 | 第40-45页 |
一、认定的意义与效力 | 第40-41页 |
二、行政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三、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 | 第45-48页 |
一、现有规定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 | 第45-46页 |
二、实践中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要求 | 第46-47页 |
三、与注册商标相同的保护范围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已注册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 第48-55页 |
一、认定商标驰名的因素 | 第48-49页 |
二、知晓程度及其判断 | 第49-51页 |
三、跨类保护与“相关公众”的平衡 | 第51-52页 |
四、跨类保护的范围 | 第52-54页 |
五、现有立法的完善与建议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