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0 导言 | 第9-17页 |
·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 | 第9页 |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 第16-17页 |
1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概述 | 第17-26页 |
·票据的概念和功能 | 第17-18页 |
·票据的概念 | 第17页 |
·票据的功能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简介 | 第18-21页 |
·银行票据业务及其内容 | 第18-20页 |
·票据业务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 | 第20-21页 |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 | 第21-26页 |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2 票据业务风险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 | 第26-40页 |
·票据业务风险概述 | 第26-28页 |
·票据业务风险 | 第26页 |
·票据业务风险来源 | 第26-28页 |
·票据业务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28-32页 |
·利率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流动性风险分析 | 第29-31页 |
·信用风险分析 | 第31-32页 |
·银行内部管理风险分析 | 第32页 |
·我国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实证考察 | 第32-38页 |
·市场利率 | 第32-34页 |
·银行、企业信用状况 | 第34-35页 |
·票据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 | 第35-38页 |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给票据市场的未来带来不确定性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成因 | 第40-53页 |
·利率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40-43页 |
·外部因素 | 第40-41页 |
·内部因素 | 第41-43页 |
·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43-46页 |
·票据立法的缺陷和滞后 | 第43-44页 |
·监管及社会信用文化缺位 | 第44-45页 |
·缺乏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 | 第45页 |
·缺乏先进的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技术 | 第45页 |
·案例分析 | 第45-46页 |
·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46-49页 |
·商业银行盲目追求票据业务发展的高速度和短期市场份额 | 第46-47页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 第47页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 | 第47-48页 |
·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的不确定性 | 第48页 |
·企业票据到期后如不能兑付导致关联风险 | 第48页 |
·案例分析 | 第48-49页 |
·内部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49-53页 |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薄弱 | 第49-50页 |
·商业银行内部建设不完善,风险意识淡薄 | 第50页 |
·商业银行主动控制风险的能力薄弱 | 第50-51页 |
·商业银行应对票据诈骗的能力不强 | 第51-53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 第53-72页 |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理性思考 | 第53-55页 |
·利率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55-59页 |
·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 | 第55-56页 |
·加强利率走势的预测分析 | 第56-57页 |
·合理调整票据资产负债结构 | 第57-58页 |
·合理定价票据利率、规避风险 | 第58-59页 |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 第59页 |
·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59-63页 |
·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加快信用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 第59-60页 |
·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风险文化 | 第60页 |
·建立灵活的信息反馈机制 | 第60-61页 |
·常见票据业务中信用风险的规避 | 第61-63页 |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63-65页 |
·设立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 | 第63-64页 |
·加强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和预测、提高预见性 | 第64页 |
·票据资产流动性不足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 第64-65页 |
·票据负债流动性不足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 第65页 |
·银行内部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 第65-70页 |
·票据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 | 第65-67页 |
·票据资金业务的风险控制 | 第67-68页 |
·票据承兑业务的风险控制 | 第68页 |
·票据买入业务和卖出业务的风险控制 | 第68-70页 |
·结束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