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8页 |
第一章 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 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龟鳖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和特征 | 第11-14页 |
·线粒体基因组在龟鳖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 | 第18-43页 |
第二章 中华鳖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18-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基因组DNA 提取 | 第19页 |
·引物设计和PCR 扩增 | 第19-20页 |
·序列分析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PCR 结果 | 第20-21页 |
·中华鳖线粒体基因组总长和碱基组成 | 第21页 |
·中华鳖线粒体基因组基因定位 | 第21-22页 |
·中华鳖线粒体基因组限制性酶酶切图谱分析 | 第22-23页 |
·构建系统进化树 | 第23-24页 |
3 讨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中国平胸龟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与基因分析 | 第28-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材料 | 第29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9页 |
·mtDNA 全序列的测定 | 第29页 |
·序列分析 | 第29页 |
·部分区段验证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中国平胸龟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重排 | 第30-33页 |
·碱基组成 | 第33页 |
·蛋白编码基因 | 第33页 |
·tRNA 基因和tRNAThr 假基因 | 第33-35页 |
·双控制区 | 第35-36页 |
·3 段基因间隔序列 | 第36页 |
·轻链复制起始点(OL) | 第36-38页 |
·中国平胸龟mtDNA 重排机制探讨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