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唐律疏议》中的“化外人相犯”条 | 第9-16页 |
(一) “化外”与“化内”:以文化为基础的内外法律观 | 第9-12页 |
(二) “化外人相犯”条的理论与实践 | 第12-16页 |
二、唐律以后古代法典中的“化外人有犯”条 | 第16-22页 |
(一) 明律,在继承与变化之间 | 第16-19页 |
(二) 清律,稳定的延续 | 第19-22页 |
三、中西交流中的涉外法律冲突 | 第22-30页 |
(一) 葡萄牙的早期尝试 | 第22-23页 |
(二) 中国的对策:策楞奏折 | 第23-26页 |
(三) 英国与中国,冲突的加深 | 第26-30页 |
四、清末国际私法的输入 | 第30-41页 |
(一) 与公法一起到来的《各国交涉便法论》 | 第30-36页 |
(二) 国际私法的全面输入 | 第36-41页 |
五、以日为师的中国国际私法学与1918 年《法律适用条例》 | 第41-49页 |
(一) 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初步形成 | 第41-43页 |
(二) 《法律适用条例》的制定 | 第43-49页 |
六、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七年不似水(代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