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 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 第9-10页 |
2 我国种子检验规程利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 第10-11页 |
3 国内外种子检验技术的研究 | 第11-18页 |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 第11-12页 |
·种子活力测定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种子健康检测 | 第13-15页 |
·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研究 | 第15-17页 |
·种子自动化图像分析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乌拉尔甘草种子检验规程与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 第18-54页 |
第一节 甘草种子检验规程的研究 | 第18-4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0-27页 |
·扦样 | 第20页 |
·净度分析 | 第20-21页 |
·自然吸涨 | 第21-22页 |
·重量测定 | 第22页 |
·真实性鉴定 | 第22页 |
·发芽试验 | 第22-24页 |
·生活力测定 | 第24-26页 |
·水分测定 | 第26页 |
·健康检测 | 第26-27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7-44页 |
·净度分析 | 第27-28页 |
·自然吸涨 | 第28页 |
·重量测定 | 第28-29页 |
·真实性鉴定 | 第29-31页 |
·发芽试验 | 第31-36页 |
·生活力测定 | 第36-40页 |
·水分测定 | 第40-42页 |
·健康测定 | 第42-44页 |
第二节 甘草种子检验规程 | 第44-49页 |
1 范围 | 第44页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第44页 |
3 扦样 | 第44页 |
4 净度分析 | 第44-45页 |
5 重量测定 | 第45页 |
6 水分测定 | 第45页 |
7 真实性鉴定 | 第45页 |
8 发芽试验 | 第45-46页 |
9 生活力测定 | 第46-47页 |
10 健康检测 | 第47-48页 |
11 质量检测报告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甘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 第49-53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第四节 甘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 第53-54页 |
1 范围 | 第53页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第53页 |
3 质量分级 | 第53页 |
4 检验方法 | 第53-54页 |
第三章 丹参种子检验规程与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 第54-110页 |
第一节 丹参种子检验规程的研究 | 第54-78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4-5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5-62页 |
·扦样 | 第55页 |
·净度分析 | 第55-57页 |
·重量测定 | 第57页 |
·真实性鉴定 | 第57页 |
·发芽试验 | 第57-59页 |
·生活力测定 | 第59-61页 |
·水分测定 | 第61-62页 |
·健康检测 | 第6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2-78页 |
·净度分析 | 第62-64页 |
·重量测定 | 第64-65页 |
·真实性鉴定 | 第65页 |
·发芽试验 | 第65-70页 |
·生活力测定 | 第70-74页 |
·水分测定 | 第74-75页 |
·健康测定 | 第75-78页 |
第二节 丹参种子检验规程 | 第78-107页 |
1 范围 | 第78页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第78页 |
3 扦样 | 第78页 |
4 净度分析 | 第78-79页 |
5 重量测定 | 第79页 |
6 水分测定 | 第79页 |
7 真实性鉴定 | 第79-80页 |
8 发芽试验 | 第80-107页 |
第三节 牛膝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 第107-10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10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0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09页 |
第四节 牛膝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 第109-110页 |
1 范围 | 第109页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第109页 |
3 质量分级 | 第109页 |
4 检验方法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10-112页 |
一、甘草种子检验规程与质量分级标准 | 第110页 |
二、丹参种子检验规程与质量分级标准 | 第110-111页 |
三、牛膝种子检验规程与质量分级标准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