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研究
摘 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概述 | 第9-17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环境行政奖励现有概念 | 第9-10页 |
·对环境行政奖励现有概念的思考 | 第10-11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含义 | 第11页 |
·环境行政奖励的性质 | 第11-14页 |
·环境行政奖励是具体行政行为 | 第12-13页 |
·环境行政奖励是倡导性行政行为 | 第13-14页 |
·环境行政奖励是赋权性行政行为 | 第14页 |
·环境行政奖励是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 第14页 |
·环境行政奖励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4-17页 |
·环境行政奖励与行政奖励 | 第15页 |
·环境行政奖励与环境行政指导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经济人”假说 | 第17-19页 |
·“经济人”假说的内容 | 第17-18页 |
·“经济人”假说对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行为动因激励理论 | 第19-21页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9-20页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行为改造理论 | 第21页 |
·环境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运作现状 | 第23-36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运作之前提 | 第23-24页 |
·有关环境行政奖励的法律规定 | 第23-24页 |
·环境行为 | 第24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运作之条件 | 第24-26页 |
·应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成绩或贡献 | 第25页 |
·成绩应当显著 | 第25-26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运作之主体 | 第26-28页 |
·设奖主体 | 第26-27页 |
·授奖主体 | 第27-28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运作之程序 | 第28-31页 |
·其他状况 | 第31-32页 |
·奖励资金来源 | 第31-32页 |
·环境行政奖励救济 | 第32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运作之存在问题 | 第32-36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立法问题 | 第32-34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实施问题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完善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构想 | 第36-52页 |
·环境行政奖励观念的更新 | 第36-38页 |
·环保意识的提高 | 第36-37页 |
·权力本位和权利本位的正确定位 | 第37-38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依法奖励原则 | 第38-39页 |
·公正、公开原则 | 第39页 |
·效益原则 | 第39-40页 |
·完善环境行政奖励的种类 | 第40-42页 |
·完善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立法 | 第42-45页 |
·规范授奖主体 | 第42页 |
·明确奖励的范围和条件 | 第42-43页 |
·规范奖励的等级和标准 | 第43页 |
·规制奖励程序 | 第43页 |
·救济方式 | 第43-45页 |
·环境行政奖励制度的实施建议 | 第45-47页 |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 第45页 |
·依法执行环境行政奖励制度 | 第45-46页 |
·加强监督 | 第46-47页 |
·具体制度 | 第47-52页 |
·奖励综合利用制度 | 第47-50页 |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