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第一部分 MR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 第15-30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临床资料 | 第15页 |
·磁共振检查 | 第15-16页 |
·增强前扫描 | 第15-16页 |
·动态增强扫描 | 第16页 |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 第16页 |
·资料的评价 | 第16-17页 |
·形态学和信号强度评价 | 第16页 |
·动态资料的评价 | 第16-17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7页 |
2 结果 | 第17-26页 |
·MR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情况 | 第17-22页 |
·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表现 | 第22页 |
·乳腺病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指标的比较 | 第22页 |
·乳腺良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 | 第22-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MR显示乳腺病变的评价 | 第26页 |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 第26-27页 |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 | 第30-37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临床资料 | 第30页 |
·MR成像及测量方法 | 第30-31页 |
·表观扩散系数测量 | 第31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31页 |
2 结果 | 第31-34页 |
·乳腺病变弥散加权成像表现 | 第31-33页 |
·乳腺腺体及良恶性病变的ADC值 | 第33页 |
·良恶性病变界值的确定和诊断价值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乳腺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疾病的原理及b值的选择 | 第34页 |
·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差异的可能机制 | 第34-35页 |
·乳腺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鉴别中的价值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三部分 MR和高频X线摄影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比较研究 | 第37-45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临床资料 | 第37页 |
·高频X线钼靶摄影 | 第37页 |
·MR动态增强扫描及评价方法 | 第37页 |
·MR弥散加权成像及测量方法 | 第37页 |
·乳腺恶性病变的X线和MR诊断标准的确定 | 第37-38页 |
·统计学 | 第38页 |
2 结果 | 第38-42页 |
·高频X线和MR检出病灶的比较 | 第38-41页 |
·高频X线和MR诊断结果的比较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X线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及限度 | 第42-43页 |
·MR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及限度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47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