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橡胶垫隔震结构非线性分析与设计软件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7页
   ·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研究目的第16页
     ·研究意义第16页
   ·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6-21页
     ·隔震技术概要第16-17页
     ·基础隔震系统的组成第17-18页
     ·隔震技术的分类第18-21页
   ·隔震设计软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1-24页
     ·通用软件第22页
     ·专用程序第22-24页
   ·隔震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5-27页
第二章 总体设计第27-51页
   ·语言的选择第27-28页
   ·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第28-29页
     ·软件工程学第28页
     ·软件工程学的设计思想第28-29页
     ·本程序开发所采用的思想第29页
   ·BISODE的软件可行性估计第29-34页
     ·技术可行性估计第30-31页
     ·经济可行性第31页
     ·操作可行性第31-34页
   ·软件的模块划分第34-41页
     ·模块的总体设计第34-35页
     ·前处理模块第35-40页
     ·设计分析模块第40页
     ·后处理模块第40-41页
   ·结构设计分析方法的选用第41-43页
     ·时程分析法第41-42页
     ·反应谱法第42-43页
   ·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的选取第43-45页
     ·BISODE中的计算模型第43-44页
     ·BISODE中的单元第44-45页
   ·程序设计与规范第45-50页
     ·软件中相关隔震规范条文的设计第45-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程序的编制第51-82页
   ·隔震层参数的计算第51-54页
     ·橡胶垫隔震支座计算模型第51-52页
     ·橡胶垫相关参数的输入第52页
     ·隔震层参数的计算第52-54页
   ·结构运动方程的建立第54-60页
     ·串联质点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第54-57页
     ·串联刚片体系模型的建立第57-60页
   ·结构自振特性的求解第60页
   ·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第60-64页
     ·线性加速度法第60-62页
     ·威尔逊θ(E.L.Wilson θ)法第62-63页
     ·高阶单步法第63-64页
   ·运动方程的求解第64-66页
   ·拐点判定第66-68页
     ·线性插值法第67页
     ·精确计算法第67-68页
   ·结构化的程序设计第68-73页
     ·主程序的流程图第68页
     ·程序前处理主干流程图第68页
     ·设计模块流程图第68页
     ·设计验证模块流程图第68-73页
   ·计算模块的正确性验证第73-78页
     ·算例简介第73页
     ·对比分析第73-77页
     ·结论第77-78页
   ·隔震参数的优化设计第78-81页
     ·等效刚度的选择与优化第78-79页
     ·等效阻尼比的优化第79-81页
     ·其他参数的优化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设计实例第82-100页
   ·工程概况与设计原则第82-83页
     ·结构隔震设计依据第82-83页
     ·隔震结构设计目标第83页
     ·隔震设计原则第83页
   ·隔震支座的选型与布置第83-87页
     ·隔震层的BESODE设计第83-84页
     ·隔震支座的选型与布置第84-87页
   ·结构的自振特性第87-89页
   ·隔震结构计算与分析第89-99页
     ·等效侧力法分析第89-91页
     ·时程分析法第91-98页
     ·结论第98页
     ·上部结构的设计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附录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有序大孔A2B2O7型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下一篇:补肾法为主治疗伴抗精子抗体阳性或升高的精液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