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4页 |
1 贝毒 | 第8-14页 |
·麻痹性贝毒及其毒理机制 | 第9-11页 |
·神经性贝毒及其作用机理 | 第11-12页 |
·西加鱼毒 | 第12-14页 |
2 赤潮毒素的检测方法 | 第14-17页 |
·物理化学检测法 | 第14-16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 第14页 |
·免疫分析(Immunoassays)技术 | 第14-15页 |
·其他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生物测试法 | 第16-17页 |
·小白鼠法 | 第16页 |
·细胞毒性检测 | 第16页 |
·微平板受体分析法 | 第16-17页 |
3 原癌基因c-fos及其启动子 | 第17-19页 |
·原癌基因c-fos的发现及特点 | 第17-18页 |
·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及调节 | 第18-19页 |
4 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 第19-22页 |
·绿色荧光蛋白的分子特性及发光机制 | 第19-21页 |
·绿色荧光蛋白的优点及应用 | 第21-22页 |
·不需添加任何底物,激发后就能发荧光,且荧光稳定 | 第21页 |
·分子量小,对细胞无毒性作用,易于构建载体 | 第21页 |
·适用范围广 | 第21-22页 |
5 本文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真核表达载体pEGFP-c-fos的构建 | 第24-3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4-32页 |
·材料 | 第24-26页 |
·菌株、质粒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培养基、溶液及缓冲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pEGFP质粒的扩增和酶切 | 第26-28页 |
·pEGFP质粒双酶切和纯化 | 第28-29页 |
·c-fos启动子的扩增、双酶切及纯化 | 第29-31页 |
·连接反应 | 第31-32页 |
2 结果 | 第32-33页 |
·pEGFP-N1酶切鉴定图 | 第32-33页 |
·重组载体pEGFP-c-fos的鉴定图 | 第33页 |
·测序鉴定 | 第33页 |
3 讨论 | 第33-35页 |
·真核表达载体的选取 | 第33-34页 |
·载体构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重组质粒pEGFP-c-fos的在T24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贝毒检测中的应用 | 第35-53页 |
1 材料 | 第35-36页 |
·细胞株 | 第35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35页 |
·细胞培养液和缓冲液 | 第35-36页 |
2 方法 | 第36-38页 |
·细胞培养 | 第36页 |
·G418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6页 |
·转染条件的优化 | 第36-37页 |
·转染及抗性克隆的筛选 | 第37页 |
·抗性克隆的选择 | 第37页 |
·重组质粒pEGFP-c-fos在贝毒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48页 |
·G418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8-40页 |
·转染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抗性克隆的形成及选择 | 第41-43页 |
·pEGFP-c-fos-T24细胞株在贝毒中的应用 | 第43-48页 |
·pEGFP-c-fos-T24细胞株在NSP中的应用 | 第43-46页 |
·pEGFP-c-fos-T24细胞株在PSP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3页 |
·G418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48页 |
·转染方法的选取和转染条件的优化 | 第48-49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运用 | 第49-50页 |
·pEGFP-c-fos-T24细胞株在贝毒中的应用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