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松口蘑概述 | 第8-10页 |
| ·松口蘑的分类地位 | 第8页 |
| ·形态特征及识别 | 第8页 |
| ·地理分布及生态环境 | 第8-9页 |
| ·食用及药用价值 | 第9页 |
| ·松口蘑的驯化前景 | 第9-10页 |
| ·分子生物学在外生菌根菌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 ·核酸序列分析 | 第10页 |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0-11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第11-12页 |
| ·其它方法 | 第12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难栽培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12页 |
| ·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12-13页 |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13页 |
| ·融合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 2 松口蘑菌丝体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15-27页 |
| ·材料 | 第15-17页 |
| ·子实体 | 第15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15-16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16-17页 |
| ·方法 | 第17-18页 |
| ·松口蘑子实体组织分离纯化 | 第17页 |
| ·菌落及菌丝形态观察 | 第17页 |
| ·松口蘑子实体与分离物的 RAPD-PCR指纹比对分析 | 第17-18页 |
| ·DNA指纹记录 | 第18页 |
| ·DNA指纹比对分析 | 第1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5页 |
| ·松口蘑子实体组织的分离纯化 | 第18-20页 |
| ·菌落及菌丝体形态观察 | 第20-21页 |
| ·松口蘑子实体与分离物的RAPD-PCR指纹比对分析 | 第21-25页 |
| ·小结 | 第25-27页 |
| 3 松口蘑菌丝体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 | 第27-35页 |
| ·材料 | 第27-28页 |
| ·菌种 | 第27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7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 ·方法 | 第28-29页 |
| ·松口蘑菌丝体固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28页 |
| ·松口蘑菌丝体最佳发育温度和pH的筛选 | 第28页 |
| ·松口蘑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28页 |
| ·松口蘑菌丝体液体培养基优化 | 第28-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 ·松口蘑菌丝体生长固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29-30页 |
| ·温度和pH对松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松口蘑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31-33页 |
| ·松口蘑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的优化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4 松口蘑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5-40页 |
| ·材料 | 第35-36页 |
| ·菌种 | 第35页 |
| ·培养基 | 第35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35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5-36页 |
| ·方法 | 第36页 |
| ·原生质体的分离 | 第36页 |
| ·原生质体再生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 ·酶种类、浓度及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渗透压稳定剂及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