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农民进城--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农民工

内容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38页
 一、研究的问题第11-13页
 二、已有的研究第13-27页
  (一) 一般理论研究第13-15页
  (二) 具体经验研究第15-27页
  (三) 简要评述第27页
 三、研究方法第27-34页
  (一) 方法论第27-29页
  (二) 理论视角第29-30页
  (三) 具体方法和技术第30-34页
 四、主要概念第34-36页
 五、章节安排第36-38页
第二章 我国农民进城的历史阶段第38-58页
 一、1949-1957:大量涌入期第38-41页
 二、1958-1979:严格限制期第41-43页
 三、1980-1991:逐步松动期第43-45页
 四、1992-今:调控服务期第45-58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农民进城的现实原因第58-76页
 一、有关农民进城原因的理论第58-61页
 二、农民进城的宏观原因:推力与拉力并存第61-69页
  (一) 农村推力因素第62-65页
  (二) 城市拉力因素第65-69页
 三、农民进城的微观机理:理性与感性之间第69-76页
  (一) 农民进城中的理性与感性第69-72页
  (二) 农民进城中感性选择的具体表现第72-76页
第四章 进城农民的生存现状第76-124页
 一、进城农民的职业境遇第76-85页
 二、进城农民的生活状况第85-98页
  (一) 进城农民的物质生活第85-94页
  (二) 进城农民的精神生活第94-98页
 三、进城农民的社会地位第98-110页
  (一) 进城农民的称谓属性第98-99页
  (二) 进城农民的经济地位第99-101页
  (三) 进城农民的政治地位第101-104页
  (四) 进城农民的地位认同第104-107页
  (五) 进城农民的地位分化第107-110页
 四、进城农民的社会网络第110-116页
  (一) 找工作过程中的关系网络第110-113页
  (二) 城市生活中的关系网络第113-116页
 五、进城农民的城市适应第116-121页
 六、进城农民与市民的冲突第121-124页
第五章 农民进城的后果分析第124-173页
 一、农民进城对个人的影响第124-145页
  (一) 人力资本积累第124-130页
  (二) 社会资本增加第130-134页
  (三) 观念行为变迁第134-145页
 二、农民进城对社会的影响第145-173页
  (一) 对流出地社会的影响第145-163页
  (二) 对流入地社会的影响第163-173页
第六章 进城农民的社会支持系统第173-191页
 一、进城农民社会支持系统建构的现实意义第173-181页
  (一) 社会公正的需要第173-175页
  (二) 社会和谐的需要第175-178页
  (三) 社会发展的需要第178-181页
 二、进城农民社会支持系统的基本模式第181-191页
  (一) 价值系统第182-184页
  (二) 制度系统第184-186页
  (三) 组织系统第186-189页
  (四) 网络系统第189-191页
第七章 结语:农民工转型与国家的现代化第191-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6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206-211页
后记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愈”汤剂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EFRG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及体内EFRG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