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厚颌鲂的个体生物学和种群生态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长江上游自然环境特点和鱼类概况第15页
   ·长江上游环境变迁对特有鱼类的影响第15-16页
   ·鱼类生活史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综述第19-45页
   ·人类活动对淡水鱼类的影响和鱼类资源保护第19-26页
     ·人类活动对淡水鱼类资源的影响第19-23页
       ·水利工程第19-21页
         ·水温变化第19-20页
         ·水质变化第20页
         ·水位和流速变化第20-21页
         ·阻隔作用和生境破碎第21页
       ·过渡捕捞第21-22页
       ·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第22页
       ·外来种入侵第22-23页
     ·鱼类资源保护对策第23-26页
       ·修建过鱼设施第23-24页
       ·调整水库的调度方式第24页
       ·控制水体污染第24页
       ·关键栖息地的保护第24-25页
       ·限制捕捞第25页
       ·人工繁殖放流第25-26页
       ·控制生物入侵第26页
       ·迁地保护和物种再引入第26页
   ·鱼类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26-38页
     ·年龄鉴定方式及结果验证第27-29页
       ·直接观察第27页
       ·渔获物长度频率分析法第27页
       ·钙化组织鉴定及其验证第27-29页
         ·钙化组织鉴定第27-28页
         ·钙化组织鉴定结果的验证第28-29页
     ·鱼类生长的测定方法第29-31页
       ·长度频率分析第29页
       ·根据渔获物实测值计算生长速度第29-30页
       ·根据生长退算计算生长速度第30-31页
     ·食性研究第31-32页
       ·食物组成和相对丰度分析第31-32页
       ·摄食的时空变化第32页
     ·繁殖生物学研究第32-35页
       ·性成熟特性第32-33页
       ·繁殖期和产卵类型第33-34页
       ·繁殖投入第34-35页
     ·早期发育研究第35-38页
       ·卵的特征第35页
       ·早期发育阶段的划分第35-36页
       ·早期发育的影响因子第36-38页
       ·早期生长测定第38页
   ·鱼类资源量评估的主要方法第38-42页
     ·基于调查资料的估算第39-40页
       ·面积法第39页
       ·根据鱼卵、仔鱼的调查结果估算资源量第39页
       ·水声学方法估算资源量第39-40页
       ·营养动态法估算资源量第40页
     ·基于渔业资料的资源量估算第40-42页
       ·累计渔获量估算法(Leslie法)第40页
       ·累计捕捞努力量估算法(Delury法)第40-41页
       ·根据瞬时捕捞死亡率估算资源量第41页
       ·基于年龄结构的股分析(TCA法)第41页
       ·基于体长结构的股分析(LCA法)第41-42页
   ·厚颌鲂物种来源第42-45页
     ·鲌亚科鱼类的起源和分布第42-43页
     ·鲂属鱼类的分类和分布第43-45页
第三章 年龄材料的比较研究第45-56页
   ·引言第45页
   ·材料和方法第45-47页
     ·材料来源第45-46页
     ·材料处理第46页
     ·年龄鉴定第46页
     ·轮距测量和数据处理第46-47页
     ·年轮读数精确度检验第47页
   ·结果第47-53页
     ·不同材料的形态和年龄表达第47-50页
     ·不同材料的鉴定结果对比第50-51页
     ·基于基枕骨和鳞片的生长推算第51-53页
     ·年轮形成时期第53页
   ·讨论第53-56页
     ·年龄材料的选择第53-54页
     ·退算体长和实测体长差异问题第54-56页
第四章 种群结构和种群生长第56-74页
   ·引言第56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材料收集第56页
     ·材料处理第56-57页
     ·数据的收集第57页
     ·结果第57-71页
     ·种群结构第57-65页
       ·种群年龄结构第57-58页
       ·种群的体长组成第58-64页
         ·总样本体长构成第58-59页
         ·各采样年度样本体长分布第59-60页
         ·雌、雄群体体长分布特征第60页
         ·雌雄群体在不同年龄组的体长分布第60-64页
       ·种群的体重组成第64页
       ·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构成第64-65页
     ·种群生长第65-71页
         ·全长和体长的关系第65-66页
       ·体长和鳞径的关系第66-67页
       ·体长和体重的关系第67页
       ·肥满度及其变化第67-69页
         ·肥满度的季节变化第67-68页
         ·不同龄组个体的肥满度变化第68-69页
       ·生长方程和生长参数第69-70页
       ·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第70-71页
       ·厚颌鲂的生长性能第71页
   ·讨论第71-74页
     ·厚颌鲂的生长特性第71-72页
     ·厚颌鲂资源的合理利用第72-74页
第五章 龙溪河厚颌鲂资源量估算第74-84页
   ·引言第74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野外采样调查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第74-75页
     ·渔获量估算第75页
     ·资源量的估算第75页
     ·体长股分析的原理第75-76页
     ·参数来源和数据处理第76页
   ·结果第76-82页
     ·三年的年总渔获量第76-77页
     ·三年样本的体长组成情况第77-78页
     ·年总渔获物体长结构第78-79页
     ·洞窝河段厚颌鲂三年资源量估算结果第79-82页
       ·龙溪河洞窝河段2001年资源量第79-80页
       ·龙溪河洞窝河段2002年资源量第80-81页
       ·龙溪河洞窝河段2003年资源量第81-82页
     ·龙溪河厚颌鲂资源量第82页
   ·讨论第82-84页
第六章 食性和摄食节律第84-95页
   ·引言第84页
   ·材料与方法第84-85页
     ·生境资料的调查和采集第84-85页
     ·食性材料的采集和鉴定第85页
     ·摄食强度判别第85页
   ·结果第85-92页
     ·龙溪河的环境背景第85-89页
       ·龙溪河的自然环境第85-86页
       ·动物区系第86-89页
         ·鱼类和底憩生物第86-88页
         ·浮游动物的组成第88-89页
     ·厚颌鲂的食性第89-91页
       ·厚颌鲂的摄食和消化系统结构第89页
       ·厚颌鲂的食性组成第89-91页
     ·厚颌鲂的摄食强度第91-92页
       ·群体摄食强度第91页
       ·幼鱼和成鱼摄食节律的差异第91-92页
   ·讨论第92-95页
     ·厚颌鲂和其他鲂属鱼类的食性差异第92-93页
     ·食性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第93页
     ·厚颌鲂在龙溪河生态环境中的营养生态位第93-95页
第七章 繁殖生物学第95-114页
   ·引言第95页
   ·材料与方法第95-97页
     ·材料来源第95页
     ·材料处理和数据收集第95-97页
   ·结果第97-110页
     ·副性征第97页
     ·性成熟情况和个体生物学参数的关系第97-99页
       ·性成熟和体长第97-98页
       ·性成熟和体重第98页
       ·性成熟和年龄第98-99页
       ·最小性成熟个体第99页
     ·繁殖期第99-104页
       ·成熟系数第99-103页
         ·成熟系数的季节变化第99-101页
         ·不同性腺发育期的成熟系数第101-102页
         ·不同年龄组群体成熟系数的变化第102-103页
       ·不同月份个体性腺发育状况第103-104页
       ·自然集群繁殖的时间分布第104页
     ·繁殖群体组成第104-107页
       ·繁殖群体年龄组成第104-105页
       ·繁殖群体的体长体重分布第105-106页
       ·繁殖群体在繁殖季节的组成变化第106-107页
       ·厚颌鲂繁殖群体的性比第107页
     ·繁殖力第107-109页
       ·个体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第107-108页
       ·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第108页
       ·比较繁殖力第108-109页
     ·产卵类型第109-110页
     ·繁殖习性第110页
   ·讨论第110-114页
     ·关于繁殖季节第110-111页
     ·厚颌鲂繁殖生态和其他鲂属鱼类的比较第111-112页
     ·关于种群增殖第112-114页
第八章 人工繁殖和早期发育第114-130页
   ·引言第114-115页
   ·材料和方法第115-116页
     ·亲鱼第115页
     ·催产、授精第115页
     ·受精卵孵化管理及鱼苗培育第115页
     ·胚胎发育取样和观察第115-116页
     ·胚后发育取样和观察第116页
     ·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鱼苗成活率的计算第116页
   ·结果第116-126页
     ·人工繁殖的实验结果第116-117页
       ·未催产的人工繁殖实验第116-117页
       ·人工催产第117页
     ·胚胎发育第117-120页
       ·卵的性状第117页
       ·胚胎发育过程第117页
       ·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第117-120页
     ·胚后发育第120-126页
       ·胚后发育过程第120-123页
       ·胚后发育过程中的长度生长第123-126页
   ·讨论第126-130页
     ·亲鱼驯养和人工繁殖操作主意事项第126-127页
     ·关于厚颌鲂的产卵条件第127页
     ·仔鱼发育阶段的划分第127-128页
     ·胚后发育特点第128-129页
     ·关于厚颌鲂的保护第129-130页
第九章 主要结论第130-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7页
致谢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华鲟感觉器官的早期发育及其行为机能研究
下一篇:发现“心”真理之旅--福斯特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文化解读